资本市场开放取得显著进展 市场主体跨境投融资进一步便利化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许婷 发布时间:2017-05-05
“近年来,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取得显著进展。合格机构投资者、银行间债券市场开放、沪(深)港通及基金互认等制度的出台为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资本市场提供便利,资本市场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都显著提升。”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发布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年报(2016)》(以下简称“年报”)对资本市场开放进展进行了详细梳理。
年报指出,近年来,外汇局积极推进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统一规范并简化资本项目结汇管理政策,进一步便利市场主体跨境投融资。改革进一步提高了境内市场主体特别是中资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自主性,丰富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有助于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银行间债券市场进一步开放
年报称,2016年5月,外汇局发布《关于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通知》,对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实行外汇登记管理,不设行政许可和单家机构限额或总限额。境外机构投资者资金汇出入无须核准,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不设锁定期、汇出比例和额度限制,便利了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
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统计,截至2016年末,共有180个境外机构或产品进行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备案。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统计,截至2016年末,境外机构持有境内银行间市场债券余额7788.49亿元人民币。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外汇改革稳步实施
2016年2月,外汇局发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对QFII外汇管理制度进行改革。2016年8月,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改革RQFII管理制度。两项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取消QFII/RQFII额度上限和汇入期要求,简化额度审批管理,QFII/RQFII可根据其资产规模的一定比例自动获取投资额度(基础额度),基础额度内额度申请无须审批;允许开放式基金按日申购、赎回,将锁定期从一年缩短为三个月。
年报显示,改革后,QFII和RQFII项下管理原则趋于统一,大大提高了境外机构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的便利程度。截至2016年末,共有278家QFII机构获批873.09亿美元额度,177家RQFII机构获批5284.75亿元人民币额度。
跨境证券投资开放打开新局面
年报显示,沪港通和深港通分别于2014年11月17日和2016年12月5日正式启动,两地股市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开启了跨境证券投资的一种新模式。沪港通和深港通均采用人民币交收和结算,对单家机构没有额度限制。通过特定的技术和跨境结算安排,内地投资者、香港投资者可以直接买卖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来自香港联合交易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沪港通下“沪股通”累计净买入金额1326亿元人民币,深港通下“深股通”累计净买入金额152亿元人民币。
2015年7月1日,内地与香港证券投资基金跨境发行销售机制推出,这成为沪港通之后两地资本市场融合的又一制度创新,标志着集体投资类证券项下“居民在境外发行”以及“非居民在境内发行”两个子项突破了不可兑换状态,资本项目可兑换实现新突破。截至2016年末,内地基金香港发行销售资金累计净汇入9626万元人民币。
“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应与经济发展阶段、金融市场状况以及金融稳定性相适应。在不同时期,应该充分考虑内外部多重因素,找准资本账户开放重点、节奏和步骤等。”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此前表示。
在谈到未来管理思路时,年报指出,2017年外汇局进一步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兼顾好促改革与防风险的关系。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真实性合规性审核机制和要求,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和事中、事后管理。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快车道上的互联网金融安全是否承压? 互金从业者谈金融安全
下一篇:大型银行:打造普惠金融“国家队”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