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新股 > 热点

理性看待新股发行节奏调整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7-06-05

摘要:  中国股市存在着一种怪象,一旦市场出现了大的调整,就会把责任归于新股发行。近日一些个股连续调整,次新股股价出现大面积回落,就有人跳出来说要求暂停IPO.  从去年11月份开始,证监会就以每周10家左...

  中国股市存在着一种怪象,一旦市场出现了大的调整,就会把责任归于新股发行。近日一些个股连续调整,次新股股价出现大面积回落,就有人跳出来说要求暂停IPO.

  从去年11月份开始,证监会就以每周10家左右的节奏下发IPO批文,这期间股市有涨也有跌,很难说市场走势与新股发行直接相关。所以我们看到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短期内新股供应量增加了,降低了新股的稀缺性,也降低了市场炒作新股、次新股的热情。长期来看,这一融资政策有助于提升股票市场的效率,这对解决企业融资难、吸引更多优秀企业上市、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但这一局面被近期的市场表现打断。连续两周,监管层随着市场的动态变化,减少了IPO批文下发数量,融资额也大幅降低。一方面是监管政策及新股改革创新步伐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以应对我国资本市场不够成熟,一些体制机制性问题仍待解决,一些投资理念仍待革新的旧疾;另一方面,能够安抚投资者情绪,避免二级市场出现更大的非理性波动。

  这是监管层根据A股实际情况做出的合理修正,但值得注意的是,市场走弱,放缓IPO可行,但暂停IPO却不可取。历史上A股有9次暂停IPO的经历,都是基于市场普遍的心理预期而做出的政策操作。每次市场产生较大波动,投资者都希望监管层停止IPO以帮助稳定市场,从而将IPO视为维稳的工具,而不是发挥其本身具有的主要功能。表面来看,可能暂时性解决了“阵痛”,但实际上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产生新问题。日积月累,数百家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形成IPO堰塞湖,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独特的“风景”。

  实际上,不少投资者闻IPO色变,更多的是心理惯性莫名坚守着放开IPO就等同于大盘抽血的认知,殊不知,当前的IPO早已不同以往,屡遭市场诟病的“高发行价、高发行市盈率、超高的募集资金”现象几近消失,严把质量关的IPO审核方式,谨防“病从口入”,对募资额的限制也让融资渠道更加规范,市场在改革在变化,制度在不断成熟,对于新股发行节奏调整应理性看待。

  目前市场信心不足,主要是未来不确定性增加,在金融去杠杆、抑制资产泡沫的经济大背景下,直接把股市下跌的板子打在IPO身上,多少有些偏颇。尤其是切不可重蹈覆辙走回头路,在舆论压力下导致新股发行格局被打破,造成股市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职能搁浅。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业内人士:IPO节奏确认放缓 但预计不会暂停

下一篇:叶檀:暂停IPO就是吸鸦片 副作用必然是休克式套现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