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放缓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来源:投资快报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7-06-06
6月2日,证监会核准了4家企业的IPO申请,这是继5月26日证监会核发7家IPO公司批文以来,连续两周核发批文数少于10家,且批文数连续缩量,本批次募资额也减至15亿元。这意味着IPO放缓成为客观事实。
由于IPO加速发行的巨大利空,今年在全球股市牛气十足的大背景下,A股却走出了“唯我独跌”的大熊市。虽然以国家队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刻意营造出“漂亮50”的走势,但这丝毫不能掩盖A股行情的惨烈。截止6月2日,有超过三分之二的A股,股价低于2016年初的熔断低点,更有四成股票的价格创出了2638点以来的新低。2017年的A股,不是股灾胜过股灾。也正是基于A股市场行情之惨烈,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倾听了市场的呼声,从5月26日起放缓了IPO进程。可以说,在IPO的问题上,证监会在正确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这是A股市场上的广大投资者所乐意看到的。
作为一个股市来说,当然不能没有融资功能,不能没有IPO。但一个股市不能只有融资功能,不能只有IPO。股市还必须具有投资功能,这二者是缺一不可的。证监会能够放缓IPO进程,这是对IPO问题的一次纠错,这种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它有利于股市行情的企稳,也有利于股市投融资走向平衡。当然,这一次证监会放缓IPO进程,也只是在正确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虽然这一步很关键,但在IPO的问题上,证监会有必要迈出更重要的第二步,即通过当下《证券法》的修改,来完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让上市公司告别“一股独大”的局面,使股市不再成为限售股股东们的提款机。比如将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控制在33%以内,将首发流通股的比例提高到50%,以此避免新股发行成为限售股的生产机器,减缓新股上市后由于大股东等重要股东的减持而给市场带来的冲击。
虽然最近证监会在大股东及重要股东减持问题上出台了减持新政,解决了大股东及重要股东的“过桥减持”、“清仓式减持”、“辞职套现”等问题,但这毕竟只是延长了大股东以及重要股东减持股份的时间而已,是治标之策,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股市沦为大股东及重要股东提款机的问题。而只有等待证监会迈出了更为重要的第二步,控制大股东及重要股东的持股比例,这样才能有效地减轻大股东及重要股东减持的压力,从而有效解决新股发行成为限售股生产机器的问题,使新股发行告别当前“带病发行”的状态,而成为一种健康的发行方式。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新股IPO绝不会暂停
下一篇:在新股和次新股中找机会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