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新股 > 热点

为何次新股刚上市就重组?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7-06-08

摘要:  次新股资本运作的步伐正在加快。  6月7日,和科达发布延期回复深交所重组问询函暨继续停牌的公告。不久前发布的重组预案显示,公司拟作价6.18亿元收购宝盛自动化100%股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1.72...

  次新股资本运作的步伐正在加快。

  6月7日,和科达发布延期回复深交所重组问询函暨继续停牌的公告。不久前发布的重组预案显示,公司拟作价6.18亿元收购宝盛自动化100%股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1.72亿元用于支付该交易的现金对价。

  和科达为去年10月底上市的次新股,4个月后公司宣布停牌重组。除了和科达,今年公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的公司中,还包括宣亚国际中通国脉兆易创新等上市不久的次新股。其中,今年2月上市的宣亚国际,在4月宣布筹划重组事项。更快者如兆易创新,从去年8月份上市到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间隔仅约一个月。

  应该说,次新股在上市后频现资本运作有其客观原因,比如,为了不影响IPO进程,有公司将期间新的融资、重组并购等需求推迟至上市后不失为一种选择;其次,也有部分公司因IPO的23倍市盈率“封顶”而融资需求未获满足,选择在上市后进行增发或其他再融资;再者,上市后短期市场给予新股高溢价,也令不少公司存在高位增发的冲动等。

  但部分次新股在上市后“动作过大”的重组举动也曾引起争议,并招来监管问询,这为正火速筹划重组的次新股敲响警钟。

  去年7月,广东某陶瓷类上市公司在上市刚满一年便推出了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欲跨界并购教育巨头。虽然本次重组中,标的资产的资产总额、资产净额规模是上市公司原业务的六至七倍,但方案称该交易不构成重组上市,因为重组前后公司控制权保持不变。

  方案出来后,该重组是否“规避借壳”的争议不断。在去年7月交易所发出的问询函中,首要问题便是该重组是否存在规避重组上市认定标准的风险。其次,作为次新股,由于公司IPO刚满一年即筹划重大重组并变更主营业务,公司被要求说明本次重组是否与此前招股说明书中关于“发行人未来3年发展规划和目标”的信披内容不一致等。至今年2月份,该上市公司宣布终止此项收购。

  诚然,由于IPO排队时间长、融资需求未满足等原因,次新股在上市后急于进行再融资、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本无可厚非,但也需要注意,当前次新股业绩变脸风险频现,部分次新股是否存在以资产重组、置换等方式掩盖公司自身存在的问题?倘如此,一家“问题”公司就可能“洗白”成正常公司,这对于投资者和资本市场而言并无益处。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新股发行已经进入关键期 应在顾全大局同时不损害投资者利益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