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新股 > 热点

请正视新股发行制度的严重缺陷

来源:投资快报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7-06-13

摘要:  自从5月26日证监会放缓IPO的脚步以来,市场围绕着IPO放缓与暂停的争论喋喋不休。不仅一些财经大V与大腕们成了争论的主角,甚至连主流的证券媒体也亲自上阵参加肉搏。这场争论规格之高、之激烈,为A股...

  自从5月26日证监会放缓IPO的脚步以来,市场围绕着IPO放缓与暂停的争论喋喋不休。不仅一些财经大V与大腕们成了争论的主角,甚至连主流的证券媒体也亲自上阵参加肉搏。这场争论规格之高、之激烈,为A股市场历史上少见。

  从一些大V大腕们的舆论对IPO放缓与暂停的批评来说,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批评IPO放缓与暂停不符合市场化原则,认为IPO的发行节奏应该由市场说了算。在本人看来,这是一个伪问题。因为A股市场本身就不是一个市场化的市场,目前A股市场仍然缺少市场化的土壤。最简单的问题是,市场化是需要法制化来保驾护航的,但目前A股市场的法制化几乎是空白,根本就谈不上严刑峻法。

  二是主张股市为融资服务,主张A股市场需要加快IPO步伐,但这种说法同样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因为当前的新股发行制度不是在为融资服务,而是在为圈钱服务。IPO不是在助力企业做大做强,相反却是在毁灭优秀的企业。因为IPO带给企业的融资其实是有限的,大量的资金是被股东们通过套现的方式拿走了。股东们套现的金额是上市公司融资的十倍甚至是数十倍,而股东们通过企业上市完成套现后,就将企业抛在一边,任其自生自灭。

  三是大V大腕们攻击IPO放缓与暂停的一个重点在于,IPO暂停并不能改变股市的运行趋势,换一句话说,就是并不能真正救市。对于这一点,某些大V大腕们的说法显然是片面的、不正确的。回顾A股市场历史上的9次IPO暂停,对市场的影响都是积极的。包括2015年股灾期间的叫停IPO,它至少为防止股灾演化为系统性风险作出了贡献。

  其实,在IPO的问题上,一些大V大腕包括权威的媒体,都在回避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即新股发行制度所存在的严重缺陷,以至当下的新股发行始终处于一种“带病发行”状态。实际上,新股发行制度的缺陷是很明显的。很难相信大V大腕们对此并不知情,只不过是被利益蒙蔽了双眼,以至于揣着明白装糊涂。

  目前新股发行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是非常明显的。一是由于惩处不力,以至造假上市盛行;二是造假上市的后果是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但IPO制度对投资者利益保护不力。三是任何一家企业上市都会给市场带来不少于首发流通股规模3倍的限售股,4亿股本以上的公司上市,更是给市场带来9倍于首发流通股规模的限售股。新股发行因此成了限售股的生产机器,股市也因此成了限售股股东们的提款机。这也使得IPO不是在为融资服务,而是在为限售股股东们圈钱服务。新股发行制度也因此完全走样。

  而这个问题显然是新股发行所必须正视的问题,也是大V大腕们在评论IPO问题时也必须应该要正视的问题。避开新股发行的制度性缺陷来鼓吹IPO的加速发行,这样的鼓吹者显然是别有用心的。在这些鼓吹者的眼里也许装满了利益集团的利益,但偏偏就是没有装着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以及中国股市的根本利益。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IPO如何影响股价?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