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新股 > 热点

券商首席热议IPO提速影响:促估值变化 迎动态调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饶守春  发布时间:2017-06-14

摘要:  任何一项政策制度的出台,都无法在推出伊始达到尽善尽美,对细节的每一次修缮,则无异于进行一番对症下药。  对于有序推进的IPO审核常态化,正是监管层为A股融资冰冻给出的药方,虽然当下引发不同声音,但...

  任何一项政策制度的出台,都无法在推出伊始达到尽善尽美,对细节的每一次修缮,则无异于进行一番对症下药。

  对于有序推进的IPO审核常态化,正是监管层为A股融资冰冻给出的药方,虽然当下引发不同声音,但对估值结构调整的影响正愈加明显。同理,针对市场存在的大股东减持乱象与忽悠式重组,则分别给出了减持新规和并购重组新规两例医案。

  但改革者必然承受阻力与质疑,但改革却需要不唯上、不唯下、只唯实。

  面对资本市场仍然存在的种种问题,眼前的改革或许只是一个开始,而改革效果也将得到市场的更多声音的反馈和更长周期的验证。

  我们需要抽丝剥茧,直面审视,寻求今天的新监管共识。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无论是从历史还是实际情况来看,中国股市的大牛市都是IPO规模大的时期,而IPO暂停与否并不改变市场的趋势走向,只能起到短期的作用。

  自去年四季度,IPO开始提速并持续至今成为常态,市场上针对这一政策的声音,就一直多有不同,褒贬各有。而随着A股行情在年内的持续低迷,一些言论的出现则更将根源矛头直指IPO提速造成的“抽血效应”。

  尽管随之出现与其不同的观点,但在行情未有好转,而IPO未现明显减速的实际情况下,上述两种声音各自站队,且互有坚持。

  IPO关联行情程度有限

  在IPO提速成为常态的今年,伴随着略显寡淡的A股行情,如今市场中的最大“争议”莫过于新股发行速度的快慢,是否该为当下行情负责?

  这一论点在多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看来,或许并不成立。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无论是从历史还是实际情况来看,中国股市的大牛市都是IPO规模大的时期,而IPO暂停与否并不改变市场的趋势走向,只能起到短期的作用。

  “2017年4月以来的股市下跌,主要是因为一行三会严监管去杠杆所致,包括保监会严查万能险、银监会要求银行自查等等,这种下跌并不改变中国股市长期健康牛的趋势,5月中旬以来,随着一行三会‘监管协调’进入2.0时代,股市已经开始恢复性上涨,将股市不好怪在IPO上有比较大的问题。”邓海清说。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也认为,将市场行情归因于IPO提速并不一定正确,“从历史经验来看两者之间没有太多的关系”。但他也认为,从实际来看,市场情绪也在纠结这一点,而这同样需要考虑到这一层面的影响。

  据统计,今年至今,上证综指取得了1.61%的涨幅,深证成指也上涨了0.47%,上证50则在年内上涨近10%。

  但另一层面,以往颇受青睐的ST板块,今年则一直处于下跌状态。其中,最新的73家ST股中,年内58家出现股价下跌情况,跌幅最大为*ST昌鱼,达66.46%。

  或可动态调整节奏?

  当市场上一部分声音认为,IPO的提速影响到市场行情时,随之而来的便是认为应该放缓乃至暂停IPO,以此来首先缓解市场情绪,并以此推动行情的变化。但上文多位受访人士认为,不能粗暴地应对IPO问题,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

  “理论上,IPO增加意味着股票供应增加,从而导致所谓的‘抽血效应’,消耗股市资金、存量股价下跌,但这种理论忽略了一些问题:一方面IPO也存在‘造血效应’,包括打新基金等只投资于新股,这些资金本来就不是来源于二级股票市场,另一方面IPO暂停成为惯性之后不利于中国股市的市场化。”邓海清说。

  邵宇则表示,IPO与市场行情之间的关系,主要仍在于保障上市企业的质量和估值的适中,而不是停与不停的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在A股历史上的8次IPO暂停行为中,几乎每一次都是颇为“无奈”,最近一次2015年7月-11月时的暂停,则是源于股市的剧烈波动,最终不得不依赖多个部门联手“救市”。但即使如此,在整个IPO暂停期间,上证综指也仅上涨了2成。

  “除非市场出现类似于2015年6月的极端行情,否则我们不建议通过调整IPO发行速度来影响股市,这违背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发行速度可以适度参考股市强弱、资金面情况、基本面情况,但不应将其作为影响股市的手段,而只是作为稳定市场对于IPO规模预期、促进IPO发行顺利进行的方式。”邓海清说。

  邵宇认为,究竟怎样的IPO速度是合适与均衡的,市场仍未有明确共识,但在一个流动性比较弱的市场信号下加大新股供应,也会因此产生心理压力,对流动性的吸收也会造成较大影响。

  但对于如何减轻目前IPO提速对股市造成的一定影响,邵宇则分析认为,当下未必需要停下来或者大幅度放缓IPO速度,但“如果说前期速度过快的话,可以适当做一些动态调整”。

  邓海清对此则认为,在完善IPO发行制度的同时,退市制度的完善也同样被需要,而后者是目前A股最为棘手的问题。“A股应当让公司流动起来,实现优胜劣汰。”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从最广大公众利益角度看IPO才能比较公正

下一篇:孙建波:不赞同彻底关闭IPO 股市涨跌是谁闹的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