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观察 > 观察

参与不良资产处置 险资布局新领域

来源:韩雪萌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7-06-14

摘要:  不良资产处置为保险资金的配置提供了新的视角。目前,在不良资产处置领域,已有险资身影浮现其中。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日前在“2017年中国金融论坛”上表示,近年来,在政策...

  不良资产处置为保险资金的配置提供了新的视角。目前,在不良资产处置领域,已有险资身影浮现其中。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日前在“2017年中国金融论坛”上表示,近年来,在政策、市场、需求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不良资产的投资越来越受到包括保险机构在内的市场主体的广泛关注。

  政策引路

  当前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可控,但不良贷款处置压力不减,各路资本跃跃欲试,意图分享这块蛋糕。银行业主要通过清收、重组和核销等途径来处置不良资产。

  险资参与其中,缘起于去年的债转股新政。2016年, 国务院发布《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提导意见》,明确了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市场主体可参与市场化债转股,为险资支持国家战略提供了新路径。通过不良资产投资,保险资金能够以较低成本进入保险产业链上的医疗、养老、汽车等相关产业,更好地整合资源,实现协同效应。

  5月4日,保监会下发《关于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保险资金参与市场化债转股,充分发挥保险产品和保险资金的独特优势,积极发挥保险资金融通和引导作用,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建立保险资金非重大股权投资负面清单制度,鼓励保险资金投资符合国家战略和导向的重大项目,并给予政策倾斜。这一政策的发布,为险资参与债转股扫清了藩篱。

  两条路径

  保险业规模、实力不断提升,也为参与不良资产处置提供了可能。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我国保险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截至2017年4月末,全行业保费收入近1.8万亿元,同比增长27.81%;保险资产规模和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分别达到16万亿元和14.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77%和5.68%。据预测,2017年行业保费规模将达到3.7万亿元,保险资产将超过17万亿元。

  目前,险资参与不良资产处置的路径是什么?曹德云建议,保险机构参与不良资产投资业务分直接、间接两种路径。

  具体来看,保险机构直接参与不良资产投资的方式有两种:一类是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探索资产支持计划、债转股相关业务;另一类则是保险机构直接收购不良资产包进行处置。而间接参与的路径包括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投资、投资不良资产私募股权基金、设立或入股地方资产管理公司。

  专家建议,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路径,基于不良资产投资业务的特殊性,在投资过程中应以市场化方式选择专业的中介服务机构、投资顾问或投资管理人,以保障险资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取得不良资产投资业务的良好收益。

  风险考量

  然而,作为不良资产处置领域的“新手”,险资也并非没有掣肘。与其他市场主体相比,初次踏入的保险机构,对于不良资产的风险识别能力还相对有限。因此,对于保险资金而言,间接投资路径更为适合,但风险和定价需要重点关注。

  曹德云表示,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对投资管理团队的专业度有着较高的要求,险资可以考虑与资深资产管理人合作,作为有限合伙人投资不良资产私募股权基金。一方面,可以利用专业投资管理人在信息获取、估值定价、行业研究及法律运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使险资通过外部力量获取不良资产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可以以产业链整合为目标,寻找保险机构上下游产业链上的特定投资机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目前,国内不良资产管理机构分为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以及民营非持牌资产管理公司三级,持牌机构数量已达36家,非持牌机构达200多家。保险机构可以与地方合作设立资产管理公司或入股资产管理公司,以获取不良资产业务资源,利用专业管理团队的能力获得稳定收益。这被认为是险资参与不良资产投资的最佳方式。

  曹德云表示,随着不良资产基础市场范围不断扩大,处置方式的积极创新以及政策引导和支持,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已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通道,这将成为“L”型经济走势中的常态。保险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和大资管市场的重要主体,应尽早布局该领域,进一步落实服务实体经济、提升配置收益水平、增加行业投资及风险识别能力。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5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5.1% 预计今年用电量增速“前高后低”

下一篇:政策性信用保险为“一带一路”建设增添新动能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