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时讯 > 时政

以有效监管促进资管业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赵洋  发布时间:2017-07-06

摘要:  央行近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以专题形式对我国当前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报告》表示,对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突出风险...

  央行近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以专题形式对我国当前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报告》表示,对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突出风险和问题,要坚持有的放矢的问题导向,从统一同类产品的监管差异入手,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业务监管制度。

  过去几年,随着经济增长、金融业创新深入与混业经营的发展,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呈现出爆发性增长。尤其是2012年下半年以来,证券、基金、期货、保险等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各类机构之间的跨行业资产管理合作日益密切,中国已经步入“大资管时代”。

  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末,银行表内、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余额分别为5.9万亿元、23.1万亿元;信托公司受托管理的资金信托余额为17.5万亿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基金及其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保险资产管理计划的规模分别为9.2万亿元、10.2万亿元、17.6万亿元、16.9万亿元、1.7万亿元。剔除交叉持有的因素后,各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60多万亿元。

  资产管理业务的快速增长对促进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改进金融机构经营模式、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等,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资管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和风险隐患。比如,资金脱实向虚、以钱炒钱,大量结构化产品绕道涌向一二级市场的股权投资,部分资金流入高风险行业和领域,资管业务不断爆发风险点等。

  对于当前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报告》指出了存在的五大问题:资金池操作存在流动性风险隐患、产品多层嵌套导致风险传递、影子银行面临监管不足、刚性兑付使风险仍停留在金融体系、部分非金融机构无序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其中,从产品的多层嵌套看,一些银行理财以信托、证券、基金、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为通道,将资金投向股权等产品,嵌套产品结构复杂,底层资产难以穿透,一旦发生风险,将影响各参与机构,增加风险传递的可能性,加剧市场波动;从影子银行角度看,银行表外理财,银信合作、银证合作、银基合作中投向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产品,保险机构“名股实债”类投资等,具有影子银行特征,这类业务透明度低,容易规避贷款监管要求,部分投向限制性领域。

  在资产管理业务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这些弊端和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既是金融创新的结果,也是监管不足的体现。比如,在当前分业监管的格局下,由于监管标准不一,也缺乏统一的监测监控体系,由此出现了一些所谓的“金融创新产品”游走在灰色地带,监管套利活动滋生。再比如,在实体经济的基础资产收益率下行背景下,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纷纷涉足资产管理产品领域,各类通道业务流行。尤其是银行出于调节资产负债表、实现信贷额度腾挪的需要,借助资管业务中的通道,实现“表外放贷”。

  在金融强监管、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促进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健康发展,无疑是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必要举措。这就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将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相结合,从统一同类产品的监管差异入手,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业务监管制度。

  对此,《报告》从六个方面提出了促进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建议:分类统一标准规制,逐步消除套利空间;引导资产管理业务回归本源,有序打破刚性兑付;加强流动性风险管控,控制杠杆水平;消除多层嵌套,抑制通道业务;加强“非标”业务管理,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建立综合统计制度,为穿透式监管提供根本基础。显然,这些建议包含了市场各方高度关注的统一资管标准、加强监管协调、去通道等内容,是下一步金融监管的重要原则和方向。

  过去一段时间,为规范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对于防范风险、促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监管协调的强化,未来更加有效的资产管理业务监管制度将得以建立,我国资产管理业务也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提示 表外业务将成银行风险防范重点领域

下一篇:保监会推进保险公估机构业务备案工作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