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净值客户淡出PE/VC募资主要选择 GP投资风格更趋理性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刘泉江 发布时间:2017-07-27
业内人士发现,人民币基金仍然占据2017年新募基金绝对主导位置,募集类型以创投基金、成长基金和并购基金为主,但投资人则多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投资方面,移动医疗及医院服务在投资主题排名中,从去年的第二位上升为第一位;退出方面,2017年GP更倾向于IPO、并购、借壳上市退出,新三板退出已不再成为GP的主要选择。
“高净值个人已不再成为基金的主要出资人。”投中研究院院长国立波在一份针对2017年中国GP(普通合伙人)的最新调研报告中表示。
在这份面向中国私募股权行业主流机构的调研中,业内人士发现,人民币基金仍然占据2017年新募基金绝对主导位置,募集类型以创投基金、成长基金和并购基金为主,但投资人则多以机构投资者为主。
投资方面,移动医疗及医院服务在投资主题排名中,从去年的第二位上升为第一位,成为今年GP最为关注的领域;退出方面,2017年GP更倾向于IPO、并购、借壳上市退出,新三板退出已不再成为GP的主要选择。
新三板退出热情消减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形式,共收集有效问卷217份,覆盖了中国VC/PE行业的主流VC/PE机构,包括来自于外资背景和本土背景的VC/PE。” 国立波称。调研数据显示,这些机构管理的人民币基金数量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占比93.97%;其次为美元基金,占比5.50%;最后是一些其他币种,如新加坡元、日元、港元等,占比0.53%。
从退出方式来看,这些VC/PE机构在2016年主要以股权转让、IPO、并购退出、回购退出、新三板挂牌退出为主。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GP退出方式统计中,股权转让占比为31.06%,IPO退出占比29.86%,并购退出占比15.17%,回购退出占比7.86%;而新三板挂牌推出占比仅为7.86%。其他退出类型中,二级市场退出占比1.99%,借壳上市退出占比1.83%,清算退出占比0.16%,同业转售退出占比0.16%。
而对于尚未结束的2017年,GP首选三大退出路径依次为IPO、并购和借壳上市,新三板挂牌转让排在第四位。在业内人士看来,新三板红利迟迟未释放是影响GP选择项目退出路径的原因之一。
在募资端,调研结果同时显示,77.78%的受访机构表示正在或计划开始募集新基金,仅4.17%的受访机构表示暂不考虑募新基金。对此,投中研究院认为,基金募集的火热与政府引导基金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截至2016年底,国内共成立901只政府引导基金,总规模达23960.6亿元。业内人士预计,2017年政府推动下的基金募集浪潮还将持续。
不仅如此,17.7%的受访机构期望在3个月内完成基金募集。相比之下,2016年期望在3个月内完成基金募集的受访机构比例高达40%。今年,近四成机构期望完成基金募集的时间主要集中在3至6个月之间,募资周期较于去年有所延长。“募资周期放缓,与近期监管机构发布一系列监管政策和银行表外出资受限有一定关系,同时与股市持续低迷也有关。”业内人士分析称。
并购基金募集有所下降
事实上,不仅是存量基金,新募基金中人民币基金也依旧是2017年GP的首选,不过募集美元基金的比例相较去年有所上升。去年,7%的受访机构计划募集美元基金,而今年这一数字是24.42%。
“原因可能是因为自2016年11月底以来,监管部门接连表态防范对外投资风险,人民币境外投资一定程度上需要更加审慎,导致募集美元基金的比例有所上升。”业内人士表示,但从今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来看,人民币基金仍占绝对主导地位。
从新募基金的类型来看,2017年创业投资型基金、成长型基金和并购型基金将是机构募集的主流。调研数据显示,相较于去年,并购型基金从第二位降至第三位。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监管部门对并购重组业务的严格监管可能是投资人募集并购基金意愿下降的部分原因。
与此同时,56.67%的受访机构表示,在未来一年内的基金募资规模在2亿美元以下,相比于去年同期减少了2.33%,同时有29.52%的受访机构选择基金募资规模在2亿美元至5亿美元之间,相比于去年同期的25%增长了4.52%。
此外,在新募基金业绩分成比例方面,调研结果显示,55.61%的受访机构表示,未来新募基金业绩分成比例在20%至24%之间,13.55%的受访机构表示,新募基金业绩分成比例在25%至30%之间,14.02%的受访机构表示新募基金业绩分成比例会基于业绩表现浮动。业内人士认为,基金业绩比例在20%至24%之间是VC/PE市场上的主流选择,这一趋势未来也将持续。
LP机构化趋势进一步明显
事实上,表现出持续性的还有新募基金存续期。与此前调研结果一致,整体来看,5年以上存续期的基金占89.4%,其中5至8年的基金占75.11%,成为VC/PE基金存续期的普遍选择。
LP(有限合伙人)机构化的趋势则在进一步加深。调研结果显示,上市公司、政府引导基金和母基金是受访GP机构的主要选择,与去年的调研结果相似。其次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保险公司。但与去年不同的是,高净值客户的位置由原先第四位下滑到第七位,说明高净值客户已不再成为新募基金的主要选择。“随着VC/PE行业在国内趋向成熟,国内LP机构化趋势更加明显。”国立波表示。
GP对项目估值水平的判断则趋于理性。调研结果显示,35.05%的受访机构认为估值水平普遍偏高,存在一定投资风险,仅15.89%的受访机构表示估值水平正常,5.61%的受访机构认为估值水平偏低。
“相较于去年55%的受访机构认为估值水平普遍变高,今年这一比例有所降低,更多受访机构持中立态度,认为各行业估值水平差异较大,需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业内人士表示。
事实上,市盈率水平的接受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GP对于估值水平的态度。调研结果显示,受访机构可接受的投资市盈率倍数多集中在8倍至15倍之间,占总数的73.37%。GP愿意接受8倍以下市盈率的占比与去年调研结果基本相同,愿意接受15倍以上市盈率的投资人占比由去年的11%增长为14.47%。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