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因素助推 国际油价反弹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莫莉 发布时间:2017-08-02
在刚刚过去的7月,国际油价成功“咸鱼翻身”,月涨幅近9%。截至北京时间8月1日本报记者发稿前,国际油价保持涨势,美国WTI9月原油期货上扬0.76%至50.17美元;伦敦布伦特10月原油期货上扬0.69%至52.68美元。
今年年初以来,国际油价表现差强人意。自6月下旬以来,国际油价开始呈现震荡攀升的态势。6月底,美国墨西哥湾遭遇飓风天气,美油当周产量录得每日10万桶下滑,这让投资者看到了美油产量下滑的希望,油价从每桶42美元反弹到47美元。但是后期美油产量继续录得增加,油价也再次录得下滑。7月以来,沙特和俄罗斯官员不断释放油价利好消息支撑油价,美国需求高峰期刺激叠加,使库存不断下滑,原油多头卷土重来。7月25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挽回颓势,于近7周首次突破每桶50美元,涨幅为4.14%,创2017年1月21日以来最大日涨幅。
总体来看,国际油价的反弹之路,不仅得益于供需层面的利好消息和夏季需求提升,也受助于美元持续走软。首先,近期美油产量出现放缓迹象。即便欧佩克(OPEC)强撑减产,但自去年10月份至今年7月份,美油产量增加了每日90万桶,基本上对冲了OPEC的减产规模。因此,美油产量的走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油价的走势,最近,美油产量出现了放缓的迹象。活跃钻机数是衡量未来产量释放的关键因素,前期低迷的油价表现已经影响到了部分公司的资本支出情况,北美活跃钻井数也出现了见顶的迹象。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的数据,截至7月21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减少720.8万桶,汽油库存减少101.5万桶,精炼油库存减少185.2万桶,合计油品库存减少超过1000万桶,降至2016年库存水平下方。
与此同时,在7月24日OPEC圣彼得堡会议上,沙特作出三大承诺提振油价:第一,8月将大幅减产,出口控制在每日660万桶以内;第二,要求产油国良好地执行减产协议;第三,如果有必要,减产延长至明年二季度。沙特计划减少出口以提振油价,充分体现了其希望OECD库存回归5年均值的决心。考虑到沙特在OPEC中“一枝独大”的现状,这三大承诺对于油价反弹支撑力不言而喻。
从需求面来看,夏季原油需求旺季来临也利好油价。一般来说,夏季为原油和成品油消费旺季。近4周公布的美国原油库存连续下降,降幅为2579.8万桶,超出市场的预期。7月31日晚上,EIA公布的月度数据也显示,美国汽油需求连续第二个月增加。需求的提升对近期油价的上涨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除了供需层面利好消息不断之外,美元疲软也给国际油价反弹提供助力。数月以来,美元指数从年初高位回调,技术面看多头已经溃不成军,而美元指数的下跌主要源于美国连续出现超出预期的坏消息,而且事实上最终也是比预期要糟糕。5月16日至19日,在美国经济疲弱数据和特朗普“泄密门”的双重打压之下,美元指数从99.1回落至97.87,短短3个交易日跌幅超过2%,回到去年11月8日特朗普赢得大选时的水平。而更糟糕的是,7月25日,美元指数延续颓势,最低报93.8162点,为2016年6月以来最低点。
展望后市,有分析师认为,三季度需求旺季有望托住油价,但仍需警惕年底油价下探风险。国际油价反弹之路仍将“荆棘丛生”。从历史来看,OPEC限产保价政策通常是有效的;而应对供应过剩而达成的减产协议执行效果往往差强人意。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时,国际油价跌至每桶35美元,OPEC连续3次减产及各国经济刺激政策,使得油价很快恢复到较高水平。而在1982年至1986年,高油价刺激非OPEC国家产量增长,OPEC限产导致非OPEC产量持续增长,同时OPEC成员国内部超产严重,最终导致油价持续低迷。目前,美国原油增产令OPEC减产效果大打折扣,11月底OPEC会议面临三种选择:进一步加大减产力度、进一步延长减产时间、减产至2018年3月后退出。预计OPEC进一步加大减产力度的难度较大,若减产政策退出,减产执行率或将提前下滑,短期油价有下探风险。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