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数据 > 数据

7800亿!对上市公司巨资理财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应对

来源:投资快报  作者:曹中铭  发布时间:2017-08-17

摘要:  因4.35亿元用于理财的事项未及时披露,日前恺英网络遭到监管部门的处罚。事实上,如今上市公司用“闲置”资金进行理财,已在A股形成一股潮流,且呈现出规模较大、增长迅猛的态势。笔者以为,上市公司用巨资...

  因4.35亿元用于理财的事项未及时披露,日前恺英网络遭到监管部门的处罚。事实上,如今上市公司用“闲置”资金进行理财,已在A股形成一股潮流,且呈现出规模较大、增长迅猛的态势。笔者以为,上市公司用巨资进行理财,与高层“脱虚向实”的宗旨不符,须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应对。

  有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整个A股上市公司合计购买理财产品的金额仅为71亿元,而到2013年暴增至1667亿元,2014年达到3474亿元,2015年进一步超过5500亿元,到2016年已攀升至7807亿元。今年以来,已有826家上市公司参与购买理财产品,累计规模达7429.8亿元。可以预见的是,今年上市公司投入理财资金有可能超越去年创出近年来的新高,今后达到万亿规模亦并非没有可能。

  年初至今,购买理财产品最多的上市公司为中国神华,累计买入理财产品310亿元;新湖中宝累计买入169.6亿元;温氏股份累计买入164.51亿元。三家上市公司,家家都是大手笔。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家公司去年亦是上市公司理财排行榜前三名,且名次不变。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一般分为三类,一是短期银行理财产品,期限在3个月左右,风险相对较小,但收益低;二是信托、资管等固收类产品,一般1-2年,依据项目风险不同,一般收益7%左右;另外也有些通过多层嵌套,参与到潜在战略合作伙伴的定增等方面。但上市公司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也不时出现负面新闻。如美的集团被曝出理财遭遇10亿元的诈骗案;也有上市公司买理财产品时出现了亏损,等等,不一而足。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是为了获取收益,但理财产品对于某些上市公司而言,却成为其盈利的主要手段。如果没有理财产品获得的收益,惠泉啤酒陕鼓动力等7家上市公司去年的净利润就不可能为正。如中葡股份,2016年实现净利润0.13亿元,而其理财收益“高达”0.56亿元,理财收益对于中萄股份去年净利润的贡献不言而喻。

  从资金来源看,主要包括IPO、定增、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闲置资金。然而,某些上市公司一手大买理财产品,一手却伸手向市场要钱。如去年11月,罗莱生活公告称拟投入1亿元闲置自有资金购买两款理财产品。今年5月,该上市公司发布定增方案,拟募资12亿元用于相关项目建设。

  上市公司理财资金迅猛增长,显然与现行制度的缺陷有关。虽然《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募集资金使用项目不得用于委托理财,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又为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打开了方便之门。该文件表示,为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适当放宽资金用途,上市公司可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保本型投资产品,如固定收益国债、银行理财产品等。

  基于上市公司巨额资金理财与“脱虚向实”的宗旨不符,并且还产生了诸多方面的问题,笔者以为,应对上市公司的理财行为采取必要的措施。一是,对于不差钱的上市公司,应禁止其实施再融资,以防止其将募集资金用于理财。二是对于不回报股东的上市公司,应出台刚性规定,禁止其购买理财产品。像新湖中宝,连续两年投入理财资金排名前三甲,但2016年度回报投资者的却是“不分配不转增”,因此建议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相关规定,对不分红却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进行限制。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证监会“半年报”:定调并购重组方向 IPO大年可期

下一篇:暖风频吹新经济力压新周期?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