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堰塞湖对接实体经济枯田 需“财政+直融”两张牌
来源:星石投资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7-08-22
8月19日,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联合主办、星石投资作为合作伙伴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17北京年会”召开,与会嘉宾就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建言献策,既要财政这只“看得见的手”,也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利用资本市场“看不见的手”,实现金融脱实向虚。
财政部金融司司长孙晓霞提出,我国的货币存量不小,金融领域面临形成“堰塞湖”这样的风险。实体经济里面也有干枯的田地,如三农、小微企业、公共服务领域,薄弱的领域都是高风险、高成本,推动金融资源向薄弱领域倾斜,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对此,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理事、星石投资总经理杨玲认为,所谓的金融”堰塞湖“,就是金融资本脱虚向实、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中空转的问题。除了上述领域,还有承担中国经济转型重任的新兴战略产业,他们的特点是:高技术、高风险、轻资产、没有抵押物的特点,很难在传统银行信贷风控体系下获得商业贷款,在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我国,也算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杨玲认为,要解决这些“枯田”的问题,也可以借助”金融“力量,即大力支持参与直接融资市场的机构,而私募是其中重要一环。
首先,私募基金是经济转型中新兴产业融资的主要手段;中国由传统制造业向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服务业)转型,高技术、高风险、轻资产、没有抵押物的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战略产业,很难在传统银行信贷风控体系下获得商业贷款——即间接融资。相比之下,一纸商业计划书,就可能获得私募基金的支持。后者具有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偏好,可以连接金融资本和新经济。在美国,私募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IPO的重要手段。
其次,私募基金可以真正发挥市场的核心资源配置作用;私募构建了优秀的投研团队,拥有挖掘优质公司的能力,在投资的过程中也会规避经营不善、产能落后的公司,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私募基金是孕育伟大企业的初始土壤。在企业初始阶段,私募基金帮助建立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在企业有所发展后,私募基金通过提高其管理水平、调整企业战略计划帮助企业培养竞争优势。
回顾国内外,伟大企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私募支持,比如美国从60年代到90年代,从半导体到计算机,再到生命科学,每个阶段都有大批优质的企业,如谷歌、微软、雅虎、苹果、甲骨文等都是在私募支持下成为国际知名企业,国内的阿里巴巴、腾讯等也如此。私募基金是最有生命力、最有激情、最市场化的直接投融资手段,是孕育伟大企业发展的初始土壤。
近年来私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并且实现自律合规。截至2017年7月底,已备案私募基金管理实缴规模达9.95万亿元,其中股权类、权益类为主体,今年累计增长26%。相比整个间接融资体系的资金规模121.04万亿(银行本外币贷款余额,截至7月末),仍然是杯水车薪,仅是后者的8%。但是我们预计未来5年,随着私募基金规模有望翻倍,这一比例或将提升至15%-20%。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下一篇:中国私人银行业的转型与发展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