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落实各项政策 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许婷 发布时间:2017-08-24
扩大民间投资、增强民营经济实力,是实现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份,我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0464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9%,增速比1至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继续低于全国投资增速1.4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0.7%,与1至6月份持平。
“总体来说,今年民间投资运行状况好于去年,民间投资前几个月触底回升。但7月明显回落,如果还进一步走弱,则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这是因为民间投资更能反映市场预期和信心。”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刘学智表示,民间投资增长乏力受多方面影响。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传统民间投资增长空间萎缩。大量民间投资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由于中低端制造业普遍面临产能过剩和转型升级的压力,投资动力不足。劳动力、地价、各种要素资源成本上升以及税费等经营成本压力也是影响民间投资的重要因素。
今年1至7月,制造业民间投资90744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低于民间投资整体增速两个百分点。从地区看,东部地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96065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1至6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59200亿元,增长7.2%,增速回落1.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39146亿元,增长6.2%,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10230亿元,同比下降9.8%,降幅收窄2.5个百分点。
此前,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我国民间投资增速仍不均衡。制造业民间投资总量大、占比高、增速低,是影响民间投资增速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阶段,造成民间投资低位运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融资难、融资贵等长期存在的老矛盾,也有政策协调性不够影响投资等新问题;既有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外部原因,也有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等自身原因。
其实,近年来,随着民间投资相关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民营企业的投资信心逐步增强。记者梳理发现,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等政策文件陆续下发,一些限制性领域的市场准入门槛持续降低,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改善了民营企业的投资环境。今年,财政又安排7亿元中央预算资金支持地方开展PPP项目前期工作,目前已下发6.5亿元;同时发展改革委向社会公开了第二批PPP项目典型案例,以利于推动PPP项目更好落地实施。
7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进行了专题部署,听取了国家发改委关于民间投资有关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的汇报,提出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的措施。
“概括起来就是四件事,即精简手续、引导方向、授信评级、守信履约。” 孟玮表示,精简手续就是要抓紧精简合并投资项目报建审批,逐项梳理核查已报审的民间投资项目,做到限时办结。引导方向就是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中国制造2025”、现代农业、企业技改等重点项目,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合理回报机制,鼓励民间资本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授信评级就是要完善民营企业信用评级制度,优化授信管理,丰富循环贷款等金融产品,严禁金融机构贷款附加条件。鼓励各地设立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等,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守信履约就是要开展政务失信专项治理,严格兑现合法合规的政策承诺,确保企业投得放心、投得安心。
孟玮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全力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一方面,落实促进民间投资各项政策,出台细化政策措施,改善企业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另一方面,继续大力创新推广PPP模式,推动地方利用多种PPP操作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加快完善价格收费标准政策,在相关领域建立合理投资回报机制,吸引民间投资参与。
刘学智建议,未来要深入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放宽各行业特别是服务业、资源能源行业对民间投资的准入限制,降低中小企业税费负担,并采取奖励措施鼓励企业创新,开拓新的增长空间。只有民间投资恢复信心,才能形成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