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评论 > 评论

年内超50家基金100多位高管变动

来源:金融投资报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7-08-25

摘要:  截至8月24日,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已经有超过50家基金公司,100多位基金公司高管变动。仅仅2017年7月和8月,就有21家基金公司发生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督察长等高管变...

  截至8月24日,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已经有超过50家基金公司,100多位基金公司高管变动。仅仅2017年7月和8月,就有21家基金公司发生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督察长等高管变动。

  对于高管变动,虽然各家基金公司都声称,是公司内部人员调整,是正常的高管变动,对公司业务没有影响。

  但《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发现,基金公司高管变动的背后很有故事。

  业绩不佳,换人;股东不满意;换人;被监管处罚;换人……基金公司高管这个被业界艳羡的高薪职业正越来越不好干。

  业绩不佳加压管理层

  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基金公司规模和业绩压力是高管变动的首要原因。

  “基金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新成立的‘次新’基金公司开展业务十分困难,如果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长期低迷或者某一时期缩水明显,高管‘背锅’是难免的事情。”上述人士强调。

  这一说法从华润元大基金的高管变更中或能窥得一二。

  今年2月,华润元大基金的总经理变更为孙晔伟;8月3日,督察长从何特变更为刘豫皓。8月24日,华润元大基金发布公告,任命邹新为该基金董事长;同时,刘小腊因工作调整,离任公司董事长一职。

  公开信息显示,邹新是一位“银行系”的基金高管。从1999年7月至2017年2月任职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行,2017年3月才进入华润,担任华润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5个月后就进入华润元大基金公司担任董事长。

  今年以来华润元大基金的高管层已几乎全部变更。

  这背后的原因或为近两年来公司资产管理规模持续缩水。数据显示,成立于2014年的华润元大基金,在2015年底资产管理规模为39.76亿元。而截至2017年二季度末,资产规模仅剩19.96亿元,公司规模排名103位。

  “领罚单”离职

  除了基金公司业绩压力外,被监管层开罚单,对基金公司管理层也是一大冲击。

  2017年4月,方正富邦因基金投资运作、基金销售、风控合规等环节存在多项业务违规被证监会责令整改,暂停受理其公募基金产品注册申请12个月。

  而在此次违规整改事件中,时任方正富邦总经理邹牧、督察长赖宏仁被证监会出示了警示函。方正富邦的基金经理沈毅、徐超,也被出具警示函。

  随后的5月6日,方正富邦宣布总经理邹牧、督察长赖宏仁双双因个人原因离任。7月26日,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何其聪也因个人原因离任,接任董事长一职的是何亚刚。

  股东变更影响管理层

  而除了上述原因外,基金公司股东变更也会催生高级管理人员“大换血”,新的股东往往会任用自己了解的管理人员。

  2017年7月17日,山东国际信托的总经理万众担任泰信基金董事长,随后在7月19日,山东产权交易所发布消息称,山东国际信托将合计持有的泰信基金45%股权在山东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转让。

  高管变更和股权变更仅仅隔了两天,后续如果山东国际信托将泰信基金股权转让出去,刚刚走马上任的董事长岂不是又要变更?

  “新上任的董事长只是一个过渡。即使山东国际信托要出售股权,转让之前基金公司的高管也不能长期空缺。”接近泰信基金公司的业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如果后续股权变更完成,新的股东方肯定会任命新的董事长。”

  除了上述原因外,正常换届、到期退休也是基金公司“将帅”更替的原因。8月22日,民生加银基金原督察长调动离任,担任民生加银基金副总经理。据接近民生加银基金的相关人员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督察长是由于身体原因转任副总经理的。

  对基金影响几何?

  高管是一家基金公司团队稳定的核心,高管频频变动必然对公司有较大影响。

  比如嘉合基金,自2014年7月底成立至今,三年时间里,换了11位高管:3任总经理,3名副总经理,以及5位督察长。现任督察长崔为中2016年8月18日上任,至今刚满一年,这已是嘉合基金在职时间最长的督察长了。

  受高管变动的影响,嘉合基金的资产规模也经历了“过山车”,2015年年底,嘉合基金的管理规模为121.23亿元,在2016年一季度末,基金管理规模膨胀到147.46亿元。然而,好景不长,至2016年底,由于货币基金遭受大额赎回,嘉和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缩水至30.87亿元。

  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嘉合基金高管团队趋于稳定后,资产管理规模开始小幅回升,截至2017年二季度末,达104.69亿元。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货币基金挑战6万亿 助公募规模再创新高

下一篇:二级市场估值洼地显现 PE机构积极布局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