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观察 > 观察

房地产调控效果持续显现 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推进长效机制建设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许婷  发布时间:2017-10-24

摘要:  国家统计局10月23日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均连续12个月回落,二线城市连续10个月回落,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

  国家统计局10月23日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均连续12个月回落,二线城市连续10个月回落,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两个月回落。

  值得关注的是,9月份,15个热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全部下降或持平,同比涨幅均继续全面回落,回落幅度在1.8至8.8个百分点之间。从具体城市看,北京环比下降0.2%,上海下降0.1%,广州下降0.5%,杭州下降0.3%,福州下降0.4%,济南下降0.6%。

  “房价回落充分说明了调控一年以来各地房价管控的有效性,尤其是限购限贷等政策发挥了实质性的狙击投资、投机需求的重要作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有业内人士认为,去年10月份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地产调控效果在逐步显现,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抑制,尤其是一线城市房价经过调控以后,现在市场预期比较稳定,投资、投机性的需求得到了有力遏制。

  “房地产调控成效显现,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稳定。我们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来稳定市场。”住建部部长王蒙徽日前表示,在抑制住房的投机、投资性方面,在引导住房合理需求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来看,房地产市场总体上是平稳健康的。

  事实上,在房地产调控作用下,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在得到有效遏制的同时,相应的销售量也出现回落,呈现量价齐跌的态势。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从今年年初的25.1%回落到1至9月份的10.3%,其中,商品住宅从23.7%回落到7.6%。三四线城市去库存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9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了12.2%。此外,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受到严格限制,9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2%,增速比上季末低4.6个百分点。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长比较平稳,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3个百分点。

  “在房地产调控过程中,由于采取了因城施策、因地制宜的办法,而不是‘一刀切’的调控,在调控方式上,也不是一味地限制需求,特别是针对一线城市住房供求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国家鼓励在供求矛盾突出的地方,通过加大住宅土地的供应来解决房地产的问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邢志宏表示。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夏丹看来,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不动摇,传达了决策层让房屋回归居住本质、打击投机炒作的决心。同时将租赁提升到与出售同等的地位,并以培育住房租赁市场作为建设房地产长效机制的一个重点方向。

  今年以来,住建部等有关部门正在进行12个大中城市住房租赁试点工作,支持北京、上海积极探索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同时也在抓紧研究制定房地产长效机制,推进住房租赁市场的立法工作。

  关于房地产长效机制,王蒙徽近日透露,住建部及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落实这方面工作,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推进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松劲,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特别是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王蒙徽表示,预计,今年四季度全国房地产市场还将延续成交量增速回落、成交价格趋于稳定的走势,全年房地产市场将保持目前平稳运行的态势。

  夏丹认为,房地产调控将坚持“房住不炒”核心定位不动摇,“租购并举”等长效机制建设步伐将加快。她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将跟进出台一系列支持住房租赁建设的政策,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专项供地等方式,鼓励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的住房租赁企业,构建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脚步将明显加快。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消费加速转型升级有效推动经济增长

下一篇:多路政策密集推进 去杠杆成效显现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