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三板 > 动态

可转债审核大幅提速 2天7家上市公司密集上会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7-11-06

摘要:  在投资者开始逐渐熟悉可转债申购的流程时,监管层正紧锣密鼓地审核着可转债的申请,相较于去年全年11家上市公司可转债的发行量,今年可转债的供给速度正在持续加快。  尤其是申购方式的变化让可转债成为了全...

  在投资者开始逐渐熟悉可转债申购的流程时,监管层正紧锣密鼓地审核着可转债的申请,相较于去年全年11家上市公司可转债的发行量,今年可转债的供给速度正在持续加快。

  尤其是申购方式的变化让可转债成为了全民参与的游戏,不少金融机构针对可转债设计产品,这无疑会提高可转债市场的流动性。市场人士认为,可转债是固定收益投资中不可忽视的投资工具,在监管层规范定增鼓励可转债的背景下,转债发行将会实质性提速,市场供给有待放量。

  发审提速百分百过会

  从过去几个月的审核节奏来看,可转债的审批速度持续加快,记者统计显示,7月、8月、9月、10月四个月,发审委审核可转债的数量分别为3家、7家、10家和5家,其中,10月因受到节假日和发审委换届调整等因素影响,审核家数有所减少。

  可转债进入到普通投资者的视线,应该是从9月份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开始,根据办法,可转债和可交换债发行方式调整后,参与网上申购的投资者申购时无需预缴申购资金,待确认获得配售后,再按实际获配金额缴款;参与网下申购的投资者申购时无需预缴申购资金,按主承销商的要求单一账户缴纳不超过50万元的保证金,待确认获得配售后,再按实际获配金额缴款。此外,可交换债的网上发行由时间优先的配售原则调整为采用摇号中签方式进行分配。

  实际上,可转债起步较早,1997年就有概念,真正发展起来则在2006年后,但发行数量和存量规模一直偏小,直到2010年以银行转债为代表的大盘转债发行后,可转债存量规模才首次突破1500亿。2016年全年,仅有11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规模约212亿元。

  一直以来,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优先选择都是定向增发,可转债仅是次优选择,二者规模也不在同一数量级。然而这一格局随着再融资政策调整发生了质的变化,已有多家上市公司终止定向增发,转向发行可转债。

  记者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拟发行可转债上市公司超过100家,融资规模接近3000亿,其中,在证监会审核队列里的可转债企业数达到85家,过会家数为12家。发行人包括了不少行业龙头,行业也更加分散,不乏成长空间较大的移动互联网、新能源产业和苹果产业链等行业。

  机构布局可转债市场

  与可转债申购的火爆程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可转债二级市场的不温不火。一方面和债券市场近期普遍调整有关,另一方面市场预期随着供给增多,可转债市场将迎来巨大增量,资金多持观望态度。随着审批节奏的加快,将有一大批可转债上市。以前可转债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较少有个人投资者参与,因此很多规模较小的可转债会出现上市后流动性不足的情况。可转债信用申购确实会吸引一部分个人投资者留在可转债市场,但这或许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如果流动性真的有明显提升,那么对于可转债估值是有力的支撑。

  整体看可转债市场仍处于相对平稳态势,由于连续调整,个别可转债具备了一定吸引力,同时,可转债重心再次回到正股。随着近百家可转债排队上市,也将考验机构持有可转债的信心。

  同时,机构也开始瞄准可转债市场的机会,有一些机构已经开始着手布局针对可转债的产品,一家券商资管人士表示,正在设计一款可转债产品,未来有望发行,业内也有不少券商在做,虽然高估值可转债可能会走弱,但随着四季度个券出现分化,结合股市表现精选标的仍是首选策略。

  长期来看,可转债投资超额收益将主要来自于选券,通过深入分析企业基本面,挑选高质量和具备较强转股能力的可转债,是获取超额收益行之有效的策略,具备选股优势的资产管理机构则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此外,可转债是债券和期权的衍生品,伴随期权市场的发展,通过量化技术发现可转债错误定价和套利机会是潜在的发展方向。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新三板私募三季报盘点:思考投资成“变脸王” 九鼎集团最赚钱

下一篇:“双十一”购物节将至 新三板电商集体赶考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