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论坛 > 论坛

买不起800万学区房的人 也喝不起辞职去环游世界的毒鸡汤

来源:智先生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7-11-07

摘要:  1  最近,我的朋友圈被《对不起,爸爸妈妈给不了你800W的学区房》刷屏了。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家三口去环游世界的所见所闻,看似温情的内容却让众多读者褒贬不一,这里面绝不仅仅是羡慕嫉妒恨可以简...

  1

  最近,我的朋友圈被《对不起,爸爸妈妈给不了你800W的学区房》刷屏了。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家三口去环游世界的所见所闻,看似温情的内容却让众多读者褒贬不一,这里面绝不仅仅是羡慕嫉妒恨可以简单解释。

  按照普遍逻辑,父母愿意辞职,带着孩子环游世界,这没什么好批判,毕竟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就当作是昂贵的亲子活动,让孩子放松身心,也无妨。

  关键是文章内容所灌输的鸡汤真的有毒,文字间弥漫的种种优越感,隔着屏幕都能让人感到无语。

  在文章开头,作者就用遗憾和惋惜的口气说道:

  •   你咿呀学语蹒跚学步之时,妈妈爸爸没有带你去3w的早教班。

  •   你适龄踏入幼儿园之时,妈妈爸爸没有送你去8w的双语。

  •   当你即将入学之时,妈妈爸爸依然无法给你800w的学区房。

  •   但是我们愿意带你一起去“环游世界”!

  其实没必要对不起孩子,因为在中国,大部分家庭都上不起昂贵的早教班,也买不起800万的学区房,更不敢辞去谋生职业,用大半年时间和孩子奢侈地环游世界。

  你也可以理解成:对不起,爸妈给不了你800万的劳斯莱斯,只能买一辆100万的保时捷给你当作童年礼物。

  文章中间穿插了一大堆旅游风景照,最后在文末发表鸡汤宣言:

  爸妈不想仅仅教会你如何拼命地学习,如何拥有所谓励志人生。

  我们更想教会你,跌倒时如何跌得从容而有尊严;受到伤害时,如何获得内心的平静,如何才能顽强地自愈;遇到冲突与分歧时,如何包容、退让和坚持。

  带你环球旅行,让你适应各种生存环境,你才有能力在未来的生活里遇事不惊,泰然自若。

  很多人会猜测,到底是怎样的家庭背景才能如此任性。

  后来了解到,原来夫妻两人均毕业于名牌大学,且在世界五百强企业工作了十年,积蓄的资产十分可观。

  所以能富游世界的家庭,即使不能购买800万的学区房,500万还是能负担得起。

  即使辞职了,凭借着在500强企业积攒多年的人脉,找工作也比普通人更轻而易举。

  当然这些文字绝对不会出现在文章里,因为会破坏辛苦营造的亲情气氛。

  所以,这篇文章最大的意义是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幻觉:

  •   你即使买不起800万的学区房,上不起昂贵的早教班,依然有一种途径能培养孩子的能力,那就是环游世界,如果你没时间,可以辞职;如果你没钱,可以去卖掉房子。

  作者写这篇文章,看似写给儿子,但这种精心雕琢的标题以及文字,针对的阅读人群却是不折不扣的成年人。

  直到文章违规被屏蔽,夫妻俩才开始“委屈”,并“意识到这是一封写给孩子看的信啊,你俩放在回忆录里,和孩子重温美好就可以了,这么隐私的东西不要拿出来炫耀,以此吸引众人的眼球,顺便放毒鸡汤”。

  后来他们想通了,才发现写信的对象忘了标注,于是取了一个新标题《给巴乔的一封信》,内容原封不动。

  2

  环游世界对学龄前儿童的影响很小,如果没有读过万卷书,行万里路只不过是邮差或者导游而已。

  世界各国都有复杂的异域文化,只有亲身体验过生活,有了参悟对比,才能悟透其中的文化差异,增长见识。

  斯特思曾说:

  一个人到国外去以前,应该更进一步地了解祖国。

  小孩子本身没有任何的文化奠基和思维认识,难以建立基本的生态学和演化论观念,别指望在走马观花式的旅行中获得什么知识。

  •   在儿童眼里,耶路撒冷的哭墙和隔壁院子的墙壁没什么区别;黄石公园的野牛和家乡的老黄牛都是同一种形态;

  •   当站在路易斯湖边,看着湖水清澈碧绿,好像和游泳池的水差不多,不过泳池的水更干净透彻。

  你努力向孩子灌输,在基督教的世界里,耶稣经历了怎样的苦难与艰辛,他嗯嗯哦哦,反正也不清楚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多少伟人付出多少热血和汗水;

  你跟孩子描述,世界有一种古老的文明叫玛雅,有一个“大民族”叫印第安,但他仍然分不清这和中华历史有什么区别;

  你费尽口舌,在林肯纪念堂解释黑人、奴隶制和种族歧视,但在孩子的心里,这和喜羊羊、美羊羊和灰太狼的关系差不多。

  沉醉在斑斓色彩的世界中,终有一日要回到现实之中,你们指望着孩子能适应各种生存环境,遇事不惊,泰然自若。

  但他将面临着枯燥略带乏味的课堂教育,先入为主的开放观念让他对国内的诸多环境充满了误解。

  这里面还涉及到人的阈值管理。

  小时候孩子看多了五花八门的世界,玩乐大半年后,快乐阈值十分的高,导致忍受枯燥的能力就越来越低。

  从文章晒出的各国旅游照来看,我丝毫看不到孩子磨练意志的举措,只看到一家三口在各个国家吃喝玩乐:

  •   看水上表演、驾驭游船、逛国家公园,没有经历丝毫的磨难。如果有,那大概是在羚羊峡谷上顶着40度的高温,排队两小时而已。

  环游世界,本质上就是一种享乐主义,要说磨练意志,它真的远不如乐嘉带着四岁女儿徒步沙漠76公里来得有劲。

  前者是过早地享受生活,后者是为了适应生活而进行意志锻炼。

  因此带着孩子环游世界,美其名曰让孩子全面成长,这只是父母的一厢情愿,并以此来掩盖小两口想玩,却拿孩子当作借口而已。

  当两口子玩爽了,就告诉孩子父母在你身上花费了很多心血啊,为你奠定很高的人生基石,仿佛旅个游还能游出莫名的神圣感。

  我挺心疼这个背锅的小孩。

  3

  买房是一项投资,而旅游只是一项支出而已,过分夸大旅游的作用,不是蠢就是坏。

  文中的父母辞职旅游,以换取孩子的健康教育,这种不顾一切的举动,只出现在两种人:

  一种是深思熟虑,早已想好所有退路,并拥有稳健收入渠道,反正辞职也饿不死的有钱人;

  另一种是逃避生活、带着享乐心态的人,也被称为赌徒心理,只依托于旅游来改变糟糕的人生,最终的结局是积蓄没了,工作也丢了,只剩下一堆记忆符号。

  一个成熟稳定的家庭,一定会有稳定的收入和投资渠道。

  所以我坚信文中的父母凭借着在职场翻滚十年的阅历,各种风险都已做足,大可以辞职,以显示为了环游世界不顾一切的假象,好吸引更多人进行仰慕和追求。

  当有钱人说:“把买房的钱投入旅行中啊,旅行是最好的投资。”,当学霸说:“考前没必要复习,放松心态就好。”时,这一类站着不腰疼的话,我奉劝你少信为妙,敬而远之。

  一个不可颠倒的逻辑事实是:

  •   只有平时认真学习,考前才不必复习;只有赚到很多钱,才可以安然地辞职环游世界。

  •   一旦顺序颠倒,就会诞生出学渣和穷光蛋这两个悲催群体。

  如今你再看,有太多的旅游营销号告诉你旅游的作用,吹嘘着环游世界对一个人有多大的促进意义,大到甚至能改变人的一生,仿佛已经走上了人生巅峰。

  当听信环游世界能改变人生的鬼话时,就好比听成功学能改变人生一样荒谬。

  有人出国几趟就觉得自己的心灵受到洗涤,人生彻底被改变,那只能说明此前的生活该有多糟糕和颓废,三观和心智才需要依靠旅行来刺激。

  一个事实是,大部分人口中说走就走的旅行,只不过是跟团旅游而已,能增长点见识、看看风景、拍张不错的旅游照就差不多了。

  唯一可怕的是,有的人旅游回来,会莫名地产生优越感,觉得自己的心灵高人一等,便可以尽情嘲讽在城市里埋头苦干的白领阶层们。

  有的人试图将环游世界当成自我救赎的唯一,然而出走归来发现一切都不会改变、该面对该解决的问题一样都不会少,因为我们并不能脱离生活。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你赚钱去你想去的地方不是为了离开原来的生活,而是当你回到你原来的工作生活时,能更好的面对和处理,带着更多的热情面对自己的人生。

  真轻信辞职去旅游,在没有生活保障的前提下,只会后悔莫及。

  4

  大部分父母的自身教育素质不够,只能幻想用钱来提高孩子的教育,如环游世界、各种夏令营游学等。

  美苏冷战都结束几十年了,当代的中国父母却开始新一轮的军备竞赛:

  •   给孩子请家教,报早教班,每天被各种兴趣学堂挤满,恨不得用庞大的学习压力将孩子的小儿多动症给逼出来。

  父母太舍得在孩子的身上投钱,然后就立刻撒手不管,仿佛在菜市场买菜一样简单,以为付了钱,就能让孩子得到应有的成果。

  父母的不称职,使从思想上的懒惰开始延伸,他们只想通过上一年8万的幼儿园来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却从不花钱提升自我的教育素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什么捷径,作为父母只顾着砸钱,然后带着孩子环游世界,就妄想着他能带领全家走上人生巅峰。

  即便给孩子培训的课程效果不佳,依然阻挡不了这些父母的“良苦用心”,他们情愿掏更多的钱,来买一颗安心。

  这和被送去网瘾中心给杨永信电一电治疗的孩子,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5

  有钱人精心炖的鸡汤,你可以喝,但请拒绝各种毒鸡汤。

  我有一个亲戚,被留学中介忽悠了一下,被什么投资孩子,工作机会、移民绿卡等宣传手段洗脑,之后硬是要将孩子送出国留学,只为了让孩子呼吸更新鲜自由的教育,同时满足自己一点点虚荣心。

  哪怕他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哪怕孩子并不想出国,哪怕他将房子卖掉都在所不惜。

  每次在我们面前提及这件事,他就会露出满足的笑容。

  然而孩子在美国留学了几年,除了被黑人入室抢劫三次之外,只换来一口磕磕巴巴的中式英文,成绩更是不堪入目,最后只能强行披着海归的名号回国。

  并不反对营销号广告,但是那些层出不穷的鸡汤软文,类似《从月薪2000元到20000元,他只做了一件事》,让我特别反感,这和画马的步骤没什么区别:

  那些在朋友圈疯转的各种减肥瘦身的励志故事,什么怀孕妈妈婚后保持着苗条身材,不仅养育出四个孩子,还能当上CEO等等例子,你尽管笑一笑就好,可别当真。

  有钱人站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的顶端,所熬的心灵鸡汤饱含着理想和抱负。

  虽然不会将勺子给你,但好歹能让你闻一闻鸡汤,精神得以亢奋,解一时之馋,但你只能站在底端,抬起头眼巴巴地看着他们喝。

  但毒鸡汤就不一样了,它看似给了你寻找勺子的可能性,当你找到勺子,喝下鸡汤后,才发现身心俱损,原来这是98.3%浓度的工业硫酸。

  日后,你再碰到类似《对不起,爸爸妈妈给不了你800万的劳斯莱斯》的文章时,才发现这群有钱人都喜欢无病呻吟,而且特矫情。

  真正要说对不起的,是你们熬制的毒鸡汤,很有可能令人倾家荡产。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明明亏钱还追加投资 谁在作怪?

下一篇:五城市住房租赁平台上线 后续或将有更多房源上市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