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商业 > 行情

PPP不能成为地方政府新的负债工具

来源:投资快报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7-11-09

摘要:  在日前举行的“2017第三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上,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表示,一些地方把PPP模式简单化地作为政府的一种投融资手段,产生了风险分配不合理、明股实债、政府变相兜底等泛化异化问题,积累了...

  在日前举行的“2017第三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上,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表示,一些地方把PPP模式简单化地作为政府的一种投融资手段,产生了风险分配不合理、明股实债、政府变相兜底等泛化异化问题,积累了一些隐性风险。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有关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的问题,就一直是社会各方面十分关注的话题。尤其在金融危机的影响迟迟难以消退的情况下,如何激发社会资本的活力就更成了最为重要的话题之一。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社会资本参与的热情似乎并不太高,更多的都在等待观望,甚至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投机和炒作,如炒作农副产品、炒作股票、炒作黄金、炒作房产等。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一度民间投资增速出现大幅下降的现象。

  针对这一问题,中央也十分着急,出台了多项政策、多个文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经济发展、社会投资、政府项目建设等,并通过加快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步伐,给社会资本释放政策放松、环境改善、投资空间扩大的信号。可是效果仍然不是十分理想。原因就在于社会资本投资的渠道不畅、空间过小。所以推广PPP,很大程度上就是要给社会资本更多的出路、更多的投资空间。如果政府将其当作融资工具,或者说,仍然把与社会资本的合作作为国企的一个平台,显然是达不到目的的。

  造成地方政府泛化异化PPP的原因很多,但这三个方面不容忽视。客观上,在经历了前些年的城市建设大发展、特别是土地的过度开发以后,多数地方已经面临粮尽弹绝的局面,而前些年留下的短板又很多,迫切需要通过新的投入来解决。所以需要与可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迫使地方政府仍然希望通过融资来化解资金矛盾。在平台公司受到政策严格限制的情况下,就把目标转向了PPP;主观上,则是错误的政绩观仍然在起作用,在催促地方政府把注意力放在项目建设、尤其是城市建设项目方面。如此一来,就迫切需要有投资者、有资金等的进入,PPP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首选。财政部最新发布的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第8期季报显示,当前进入管理库的6778个项目中,东部项目数占28.8%,中部占27.6%,西部占39.7%,东北占4.0%。地方财力较好的东部地区占比反而不如西部,除了西部基础设施滞后的因素之外,与西部地区对投资建设的热情很高也不无关系;工作上,也反映了地方在发展经济方面的思路单一、思路僵化,除了非生产性投资之外,似乎找不到更好的发展方式。别看绝大多数地方都有自己的产业发展目标、产业发展重点,可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产业重点去发展的,寥寥无几。原因就在于,他们也不知道到底该发展什么,只是人云亦云,人家有产业发展重点,自己也要确定一个产业发展重点。实际上,多数是不适合当地发展实际的,是空中楼阁。

  当然,地方政府选择国企作为主要合作者,而更多地由国企组织民企等非国有资本进行间接合作,与地方政府害怕承担政治责任也有一定关系。尤其是负责具体项目实施者,认为与国企合作没有任何的政治风险。殊不知,这样的合作却会带来金融风险,使原本可以效果更好的PPP,变成了变相的融资。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房企千亿军团扩至12家

下一篇:券商AI探索之路:理想照进现实还有多远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