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要闻 > 要闻

港股IPO去年全球第一背后:单个项目保荐团规模在缩水

来源: 证券时报  作者:陈冬生 李欣芸  发布时间:2019-01-18

摘要:  2018年港交所的首发(IPO)筹资为全球第一。在全球第一的背后,香港IPO市场正发生一些深刻变革,港交所2018年完成上市架构改革,同股不同权的公司终获放行,并让部分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

  2018年港交所的首发(IPO)筹资为全球第一。在全球第一的背后,香港IPO市场正发生一些深刻变革,港交所2018年完成上市架构改革,同股不同权的公司终获放行,并让部分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成为可能。

  日前,高盛亚洲(除日本)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2018年香港市场是IPO最活跃的一年,近10年来,2018年的IPO数量第一,融资额第二。

  王亚军介绍,从他们所承销保荐的项目经验来看,2018年香港IPO市场比较特别的是:散户买方基本都消失了,参与者基本是纯机构投资者,包括一些大型项目——类似铁塔、小米、美团等,差不多九成是机构投资者。

  2018年是港股IPO

  最活跃的一年

  港交所数据显示,2018年港股IPO募资额2778.5亿港元,上市公司207家。同时,中资企业“赴港上市”是2018年资本市场的热点,一度出现“锣不够敲”的盛况。清科研究中心的一份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旬,去除法定节假日,平均不到1.5天即有一家公司在中国香港成功“敲锣”。

  王亚军介绍,2018年香港市场是IPO最活跃的一年,近10年来,2018年的IPO数量第一,融资额第二; 2018年融资额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有40多个,在过去10年里排第二。

  不过,一个矛盾的现象是,虽然2018年港股IPO活跃,但二级市场的表现差强人意。

  王亚军认为,这个看似矛盾的现象实际上符合规律。2018年,从港股大宗交易和二级市场成交量来看,在过去10年中都属相对较低的,因为二级市场减持和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规模,和二级市场的表现关联系数比较高;但是,一家企业IPO时考虑的第一个因素往往是需不需要上市以及是否需要融资,考虑第二个因素可能是能不能在一定合理价格范围成功过会发行,所以驱动IPO数量的重要因素不是大盘的整体情况。

  王亚军补充说,“从决策时间点来讲,IPO有6个月到8个月的执行时间,2018年IPO企业的决策是一年前做的,最早也是半年前做的。”

  港股IPO买方

  呈现机构占比大特点

  一直以来,机构投资占比较高是香港和内地股票市场差别之一,港股机构投资者占了整个市场差不多半壁江山。

  王亚军说,从他们所承销保荐的项目经验来看,2018年香港IPO市场上,散户买方消失较快,参与的主要是机构投资者,“这也是2018年香港IPO市场能够重新充满活力很重要的一点。”

  在王亚军看来,散户对股票价值的认识可能受研究能力限制等因素的局限,其认购行为不能完全代表整个IPO活跃度。

  与此同时,投行作为IPO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也发生一些变化。王亚军介绍,单个9~10亿美元以上的相对金额较大的IPO项目平均保荐投行数量已经降到2.4个,在历史上最多的2013年则达到4.2个,而2017年这个数字是3.8个。

  王亚军预计,未来这个数据可能会升一些,但基本会介于2个至3个之间,这对中小型券商投行业务会带来一定冲击。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十八届发审委本周诞生 IPO审核将延续两大特点

下一篇:农夫山泉十年上市辅导戛然而止 “独狼”钟睒睒逐鹿A股的故事远未结束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