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IPO担惊受怕的时代该结束了吗?退市标准更需严格执行
来源:投资快报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7-03-03
多年来,IPO的停发与否、发行节奏快慢等问题,一直备受市场各方的高度热议。其中,IPO与股指之间的关系,市场各方也有着不同的观点。近日,刘士余就IPO与股指的关系问题,就作出了这样的表述。“我们曾经用过减少甚至暂停IPO的方法,力图稳定市场,但从长远来看,效果并不好,因为没有解决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的机制性问题,没有解决资本市场的源头活水问题,没有解决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问题。”对此,市场热议纷纷,而从其字里行间却或多或少暗示出未来要打破过去市场一不好就暂停IPO的做法。
事实上,IPO堰塞湖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股市的发展,同时也是市场多年来难以解决的一大难题。回顾过去一年的时间,自刘士余上任以来,IPO发行的节奏有逐渐加快的迹象。不可否认,经过近一年的IPO发行提速,IPO堰塞湖问题得到了适度泄洪。但与此同时,无论是中小企业的上市热情,还是地方银行的发行上市需求却有增无减,似乎都对这个充满诱惑力的市场虎视眈眈。
笔者认为,即使中国股市的IPO融资规模远低于再融资规模,但IPO对市场的冲击主要还是体现在心理层面方面。更多时候,对于市场投资者而言,更关注IPO停发与否以及IPO的发行节奏快慢问题。换一种角度思考,假如在弱势市场的环境下,IPO发行节奏不降反增,则会容易引起市场心理的不安情绪,进而影响到市场资金的参与热情,而这一种影响还是不可小觑的。或许,对于过去多年的时间里,中国股民还是处于为IPO担惊受怕的状态之中。
近日,再融资新政的出炉,起到了对冲IPO发行节奏提速的冲击影响。具体而言,不仅从20%融资比例上限进行约束,而且还有18个月的时间间隔规定。同时,还对非公开发行股票进行定价基准日的限定等。受此影响,部分上市公司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方案,其中包括了调整基准日、取消配套,乃至终止再融资等动作。虽然再融资新政仍存一些规则漏洞,但整体而言,其对上市公司任性再融资等行为也起到了较好的约束影响,缓解股市抽血的压力。
以再融资新政约束上市公司任性圈钱的行为,这值得我们点赞。随之而至,可能会是对减持规则的进一步完善,以对冲IPO发行节奏提速的冲击压力,减缓股市存量资金的抽血影响。
笔者认为,为IPO堰塞湖泄洪本身并没有问题,但对于未来IPO审核的门槛,不应该为了满足泄洪需求而随意降低。或许,对于部分贫困县的企业,可以享受“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的IPO绿色通道政策,但整体上市门槛也需要持续保持原有的标准,以确保上市公司的高质量水平。
由此可见,对于未来的市场,既要为IPO堰塞湖泄洪,也需要保证上市公司的高质量水平。与此同时,更需要严格执行退市标准,对该淘汰的上市公司进行及时淘汰,以提升股市优胜劣汰的功能。很显然,有进不出,并非一个健康的市场,而有进有出,时刻维持市场的新陈代谢状态,才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健康市场。否则,为IPO担惊受怕的时代,难言结束。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谁是核查风暴下“撤回”的真凶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