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家公司首发申请昨获通过 今年以来IPO通过率为84.4%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7-03-07
《证券日报》记者3月6日获悉,当日召开的发审委审核通过了11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其中,主板审核了7家,创业板审核了4家。今年以来,发审委共审核了77家企业的首发申请,其中,65家获得通过,9家被否,3家暂缓表决,通过率为84.4%。
今年以来,不管是新股发行还是新股审核的速度都有所加快。《证券日报》记者经过梳理后注意到,今年已经有78家企业拿到了IPO批文,共计筹资总额不超过385亿元。
根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名单,截至2017年3月2日,按照排队企业数量来看,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江苏省、浙江省和广东省,数量分别是97家、84家(不包含宁波市15家)和72家(不包含深圳市48家).
延伸阅读>>>
IPO审核提速 创投机构抓紧挖角
随着IPO审核提速,优质项目的上市周期极大缩短,创投退出节奏明显加快。
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多家创投机构招兵买马,为全新业务条线的拓展与布局储备人才力量。部分受访的创投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以中高层骨干人才需求最为迫切。
IPO审核提速
证监会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共有66家企业上会,54家获得通过,通过率为81.8%。去年同期,发审委审核的IPO企业数量仅为37家。根据清科私募通统计,2017年1月全球共有60家中国企业完成IPO,其中12家有VC/PE(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支持,占比20%。IPO退出共32起,涉及74家机构和70只基金。
从整个行业看,机构项目退出频传捷报。深创投、基石资本等大型机构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项目退出领域斩获颇丰。另以达晨创投为例,刚刚过去的两个月,已有6家企业完成IPO上市挂牌。其中包括达晨投资两年即完成IPO的拓斯达(从新三板到创业板)、游戏行业的吉比特和家具行业的尚品宅配等项目。达晨系上市企业总数增至61家,管理基金总规模达200亿元。
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优秀的创投机构能够在投资时严格把控企业质量,寻找到质地比较好的企业,即使是在IPO暂停期间,这些企业的业务和财务仍然稳健发展,于是在IPO正常或加速发行时,优秀的创投机构便能取得好成绩。
据了解,目前以IPO的方式退出仍是创投机构获得最高回报的方式。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6日,当年共有231家中国企业完成上市,其中VC/PE支持的IPO达到143起,渗透率为61.9%,创下近4年新高。在退出收益方面,IPO内部收益率中位数为55.8%,投资回报倍数中位数为3.24倍。
人才稀缺难求
日趋畅通的退出渠道为创投行业带来生机,对优秀人才的挖掘与吸纳,也成为创投机构今年重点。
达晨创投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强化VC核心业务的专业深度与区域广度、开展资管业务延伸与创新的战略布局下,我们对中高层骨干人才的需求最迫切。”
清科数据显示,在剔除机构实力、地域差异及职位层级等影响因素后,2016年VC/PE机构各层级员工年度薪酬水平较上一年略有上升,且年均薪酬水平总体维持在30万~90万元人民币区间。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和上市环境的不断优化,人民币基金在“募投管退”方面已渐趋成熟,本土机构薪酬水平的弱势相比外资机构已不再显著。
吸引优秀人才的不仅是薪酬。毅达资本董事长应文禄强调,在创投行业,如何将更多优秀的人才吸引到平台,能够有荣誉感、认同感和获得感是一直需要思考的问题。
“除了提供行业内中上水平的经济回报,还要给予足够的尊重与发展平台,让这些对创投事业抱有热情,勤奋、有悟性的优秀人才与公司共同成长。”达晨创投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称。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