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评论 > 评论

狂飙之后的冷思考:公募是否应回归精品化创新路?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7-03-08

摘要:   古印第安人有一句著名的谚语,“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用以告诫世人不要只顾着赶路而忘了初心。这话放在当前的公募基金行业上,或许也是恰如其分。  公募基金的初衷是什么?一个“公”字足以...

   古印第安人有一句著名的谚语,“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用以告诫世人不要只顾着赶路而忘了初心。这话放在当前的公募基金行业上,或许也是恰如其分。

  公募基金的初衷是什么?一个“公”字足以涵盖。

   作为普罗大众可以选择的门槛和风险最低、最标准化以及管理相对最规范的投资产品,公募基金一度被视为普惠金融的典型代表,广受市场和投资人的推崇。不过近年来,随着规模和数量的突飞猛进,在“规模”和“排名”的双重压力下,公募基金的扩张之路或许走得太快了一些,甚至有点偏离了最初的目标。

  根据监管机构和业内人士的统计,近期公募基金已经突破了4000只大关;而来自第三方销售机构的数据显示,这一数量已经超过了4800只。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目前,全部沪深A股的个股数量是3110只,港股的个股共有2025只,照这个趋势下去,公募基金的数量很快就会超越二者的总和。在去年最“疯狂”的时候,单1月份成立的新基金总数就达213只,而这几乎是2005年全部基金的总数。

  那么产品业绩、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是否也随着基金规模和数量的激增而节节攀升呢?

  理财不二牛不能回答得言之凿凿,但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答案是否定的。投资人并没有因为基金数量的增加而获取更多回报;相反的,并无二致的名称、缺乏新意的投资策略以及一个基金经理掌管若干只基金的情况司空见惯,反而令他们迷失在了这片基金的海洋里,更找不出自己应该买什么。

  对数量和规模的追求或许并非是公募基金的本意,这一点理财不二牛在采访当中也得到了证实。我们可以找出诸多理由:银行的要求、规模的压力和无穷无尽的业绩排名战,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这都不能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基金公司之间愈加白热化的竞争,其实是一种资源的巨大浪费,而其带来的效益更像是“饮鸩止渴”。

  发行的这4000多只基金里,有多少真正具有投资价值、长期持有能为投资人带来丰厚回报?又有多少是真正的创新型产品,在市场的发展中应运而生?还有多少,真正能称得上“精品”,而不仅仅是一个“壳”?

  听完一圈公募高管、内部人士和产品经理的抱怨,答案已经不言自明了。虽然大家都知道“市场营销主导产品发行”、“唯市场论”似乎不对劲,但又无力改变现状。或许只有公募基金从根本上调整思路,不去盲目追求数量与规模,而是回归精品化创新路,这个问题才能真正得以解决。

  这个过程势必会很漫长,但对于这个行业来说,站在“4000只”的关口,或许也是时候停下脚步,等等“灵魂”了。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基金突破4000只 你可选择的其实不足三分之一

下一篇:狂飙之后的冷思考:公募是否应回归精品化创新路?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