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难、赚钱难,医疗影像AI难觅新故事?
来源:钛媒体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9-10-16
这几年参加影像年会,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张清每次都会看到大量人工智能厂家。多到什么程度?张清印象中得有一百多家。
张清也遇到过个别公司,在几个不同场合见过他们,从头到尾都是三个人,张清觉得“有点像皮包公司”。
刚开始接触人工智能时,张清遇到不少状况,“很多时候这些厂家的设备还在我们那儿,但是人没了。我不知道怎么解释,轰轰烈烈开始,但是悄无声息地人没了。”
从轰轰烈烈到悄无声息,医疗AI影像只用了两年时间。
2017年常被形容为“野蛮人入场”,作为AI在医疗领域应用最快的领域,医疗影像AI在2017年涌入的资金超过40亿元。
推想科技CEO陈宽直言,“竞争比较火的时候,有些公司拿着一个PPT、小数据集99%的准确率去宣传”;依图医疗副总裁方骢也有同样的感受,“前几年,只要是一个创业公司拿公开数据集跑算法,就能拿到钱。”
从2018年开始,质疑声不断涌现,医疗人工智能先行者IBM Watson频频陷入舆论风波,AI又被诟病为医生们不常用的功能键,医疗AI公司难寻商业模式遭遇“C轮死”。
丁晓伟在2016年创立体素科技,这位80后创业者对资本环境的感受更为真切,“2017年不观察直接投;2018年就已经比较谨慎;而今年,投资人不是不关注,是已经很了解,他们在找真正有突破口的地方,而不是已落地七八百家(医院)但难以盈利的公司。”
一年半前,在一场人工智能峰会上,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上海长征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科主任刘士远教授直言,“医疗影像AI火起来应该是在两年左右,现在热度非常高,已经进入了关键阶段,AI的发展也进入了深水区。”
随即刘士远又抛出一系列问题:“医学影像AI到底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产品聚焦到什么领域?上下游产业怎么紧密结合?产品怎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虽然这一年半中,这些问题相继有了答案,但医疗影像AI已经不再传来新故事。
从方骢的观察来看,医疗AI的泡沫在破碎、在挤压。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变化开始显现:2019年,医疗AI的融资额总体呈降低趋势,但头部公司的融资额在增加。
“很多企业已经活不下去了,甚至到了C轮资金流也很紧张,说明它融不到资。”2019年8月底,道彤投资合伙人邹国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首先保证活着,才能活得更好。”
“就看好不好用”
“刚入场时,虽然资金充裕,但整个医疗行业对于AI将信将疑,甚至有抵触。”方骢记得很清楚,两年前跑市场时,一位知名专家告诉她,“对于AI这种反人类的东西我们医生是不会接受的。”
即便过去几年,方骢分享这段经历时仍难掩激动,她笑言,这句话会记一辈子。
虽然数坤科技董事长毛新生没有受到这么直接的质疑,但他刚开始也切实感受到医院、主任对AI持观望态度,“这个东西行不行”、“会不会取代我”,这在毛新生看来是递进的问题,“行不行就是‘不行我就不能用了’,如果行就‘取代我了’。”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伍建林曾分享过自己对于AI的心态转变,“‘老人’的思想比较保守,我用AI显得没面子,三十多年的经验水平怎么能依赖于AI呢?我就尽量不用。”
2016年开始使用AI产品后,伍建林“逐渐有点爱上它了”,甚至还会在演讲中呼吁,“早点接触,早点结交AI作为‘朋友’,那就会早受益。如果排斥AI的话,就会被替代。”
一开始试用AI产品时,张清确实特别不放心,刚开始大家用起来效果不太好,假阳性太高导致不是结节的地方也会被误认为结节。他还担心会不会漏掉,一段时间后就不检查了,张清发现AI也漏,但是它漏的那个通常是临床上没有价值的,医生也会忽略掉。
最多时张清会同步试用三家公司的产品,选择产品他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就看好不好用,靠临床实际说话,“产品如果要去相信量化的数据,那说得一个比一个神,什么比赛第一这些对我们专业的人来说没有用。”
最后张清和推想科技达成了合作。从2017年3月份往后,使用体验开始变得顺利;再到后来,放射科全员都已经适应,达到百分之百的点击率。
这三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每年的CT增长量都在18%以上,但是科室人员第一年增长0%,第二年增长了10%左右。
张清甚至还有些小得意,“大连市五院有三十四个医生,我们是十七个医生,最后年收入是一样的,工作量是一样的,差就差在他们AI用得没有我们好,他们的点击率只有50%——80%左右,因为他们是后上的。”
从认识AI、接受AI到使用AI产品,像张清这样的医生也开始越来越多。
2018年10月,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发起了“医学影像AI产业现状和需求调研”,回收了5000多份问卷,分析发现,对AI更为关注的医师一半都是从事放射专业15年以上的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74%的医师表示仅听说过并没有使用过相关产品,20%的医师使用过相关产品,5%的医师正在参与研发,只有1%的医师已经参与研发并有相关成果。
2019年1月31日至7月20日,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AI辅助系统一共预测了16751例病人,多个科室的医生都在使用AI检测系统,AI使用率超过80%。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刘敬禹副院长在一场学术讨论会中坦言,“我们医院本来不是我们地区最好的医院,但半年以后,通过AI辅助筛查系统以及肺小结节诊疗室成立以后,为我们医院创立了区域品牌效应,引来了很多患者。”
AI介入之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门诊量提升了18%,反倒是肿瘤科门诊增加得很少。
有两位主任跟刘敬禹说,这么干就把肿瘤科“干黄了”,因为把肿瘤早筛查、早治疗,刘敬禹回道,“不会的,中国的病人还有很多,我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是我希望将来把你们干黄了。”
在使用AI产品的六个月时间内,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CT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772个,增收137万,“如果照这个数字发展,我们明年就可以为医院挣出一台CT的钱。”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