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资讯 > 产经

多地推楼市新政 需求端调控效果立竿见影

来源:中国网地产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0-08-03

摘要: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再次要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而在此前的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召开房地产工作座谈会...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再次要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而在此前的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召开房地产工作座谈会,同样强调牢牢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在调控不放松的总基调下,各地先后推出相关新政,成为了楼市的稳定器。

  自深圳于7月中旬发布新版“深八条”,大幅增强楼市调控力度之后,宁波、南京、十堰、东莞等城市也陆续发布楼市新政,从供需两端对调控政策进行补充与升级。

  深圳推“最严调控” 多地出台楼市新政

  7月15日,深圳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涉及八大项内容;7月30日,相关细则正式出台。

  在新版“深八条”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户籍人口购房资格收紧。

  《通知》规定,深户家庭和成年单身人士(含离异)须在该市落户满3年,且连续缴纳36个月个税或社保,才可购买商品住房。

  上述群体入户未满3年的,在符合其他购房条件前提下,能提供购房之日前在深圳市连续缴纳5年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中的任意两个险种)证明的,则继续以2016年调控政策为准,限购1套商品住房。

  同时,居民家庭夫妻双方只有一个人符合购房条件的,购买的商品住房只能登记在符合购房条件的一方或双方名下,不得单独登记在不符合购房条件的一方名下。

  若夫妻离异,要追溯三年计算家庭住房总套数,再确定是否拥有购房资格。

  上述内容被外界认为大幅提高了深圳的购房门槛,堪称深圳史上最严调控。此后,长三角两大摇号购房热点城市针对相应政策作出补充。

  7月22日,宁波和南京两城先后发文,规定房企在销售商品住宅时,应拿出相应比例的房源,优先向无房家庭提供。

  其中,宁波要求城六区商品房应由房企随机抽取50%房源,南京要求每批商品房应向本市户籍无房家庭提供不低于30%的房源。

  这与7月初杭州发布的政策相似。其规定均价在每平方米35000元以下的商品房新项目,应向无房家庭提供不低于50%的房源。

  7月24日,十堰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包含15条措施,涉及合理调整监管措施、切实为企业降本减负、加大财政金融支持、支持企业加快复工复产4个方面。

  7月25日,东莞提高外地户籍的购房门槛,要求外地户籍在东莞购买第一套房,需提供一年以上社保证明;购买第二套房,需提供两年以上社保证明;拥有两套以上商品住房者,暂停向其继续销售。

  此前,东莞曾明确每月定期发布一手房和二手房的市场销售情况,同时称将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研判。

  落实中央指示精神抑制楼市过热

  纵观上述城市出台的楼市新政,深圳、东莞从需求端切入,宁波、南京、十堰则从供应端入手,分别对调控政策进行补充或升级,旨在保障各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稳步发展。

  一方面,这与中央的指示精神密不可分。今年以来,多地试探调控底线,频现楼市松绑政策“一日游”现象,意味着国家调控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7月召开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都再次强调,楼市总体调控基调不会改变。

  同时,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沈阳、宁波等多个城市的政府负责人参加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会议要求各地对市场异动及时提示、指导和预警,还要求从各地实际出发,采取差异化调控措施,及时科学精准调控,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通过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维持楼市的调控大局,成为各地出台楼市新政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一些经济活力较高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此前已快速回暖,在疫情对楼市的影响基本结束之后,这些热点城市难免会出现楼市火热的情况。因此,抑制楼市过热成为了新政出台的另一个原因。

  早在今年3月,深圳就展现出了楼市的“韧性”,在疫情影响下“逆势上涨”,延续了2019年下半年的上涨行情。据国家统计局数据,3月深圳房价在北上广深四城中涨幅最高,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增长0.5%,二手房住宅价格环比增长1.6%;进入4月,深圳二手房住宅价格环比增幅为全国首位。

  截至今年上半年,深圳新建商品住宅及二手房住宅价格均领涨全国,6月分别环比增长0.8%、1.9%,楼市持续火热。而新版“深八条”,旨在打击落户炒房及离婚炒房等投资行为,保护刚需群体的需求,抑制楼市过热。

  无独有偶,受地缘因素影响,与深圳毗邻的东莞楼市亦从今年3月起持续升温。深圳外溢效应导致房企与投资客涌入,提升了东莞土地市场与楼市的热度。东莞推出新政,目的在于限制外地户籍炒房。

  作为摇号购房的热点城市,宁波、南京楼市供应相对紧张,一些热门的“万人摇”项目由于参与人数众多,中签率均处于低位。两地为原有政策打上“补丁”的目的,在于优先保障向无房刚需群体供应房源,降低因市场供不应求产生的负面效果。

  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十堰,则通过给予税收减免支持,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缓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基金、支持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等方式减轻企业压力,通过完善差异化个人住房贷款服务减少居民购房压力,并辅以其他多种措施应对疫情影响,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

  新政效应明显深圳、东莞楼市热度均降

  “最严”新政出台之后,深圳的新房、二手房市场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作为深圳楼市主力的二手房在新政推出后受到了较大影响。据据深圳房地产中介协会统计,在新政发布后第一周(7月13日至19日),深圳二手房网签量为5143套,环比下降48.7%;新政发布后第二周(7月20日至26日),二手房网签量降为1700套,环比再度大减66.95%。

  反观深圳新房市场,据深圳市住建局数据显示,新政发布后第二周,深圳新房成交量为747套,环比下降39%。

  东莞新政的影响亦迅速反映到了市场上。为赶在新政推出之前,东莞多个项目加快了网签速度,在7月20日至26日集中成交。

  据机构研报显示,当期东莞新房住宅网签1680套,环比增长25%;二手房网签1804套,环比增长31%,创下年内单周成交最高纪录。而在东莞新政出台后,当地新房、二手房市场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二手房市场的成交降幅较大。

  这意味着,虽然政策从制定到推出再到见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需求端的调控效果可谓立竿见影。同时,很难有政策历久弥新,保持阶段性调控,通过行政手段及市场经济手段遏制炒房行为,才能引导市场回归理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优质零售物业仍具投资潜力 疫情有望催生运营模式升级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