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年内开2000张罚单 涉房贷款是重点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0-08-20
特殊的2020年行进过半,随着“严监管”步入常态化,银保监系统也进一步加大了对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8月16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求是》杂志刊发文章《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表示,疫情加快全球经济金融格局调整,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外部输入风险加大。金融管理部门将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保持监管定力,优化监管措施,依法处置违法违规行为,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8月18日,中国银保监会共开出2222张罚单,其中银保监会机关开出罚单20张,银保监局本级开出罚单1105张,银保监分局本级开出罚单1097张。
今年以来,在银保监会的严格监管下,单笔最大罚单由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领到,被罚2100万元;陕西银保监局以168张罚单,成为今年以来处罚最勤的监管机构;此外,涉房类贷款违规成为罚金最高的处罚原因,总计罚款1.3亿元。
十张巨额罚单
目前,银保监会的2222张罚单中,被罚的最多的十家金融机构罚款均在400万元以上,共计1.1亿人民币。
被处罚机构 | 行政处罚决定 | 涉案原因 |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罚款共计2100万元 | 未按专营部门制规定开展同业业务、同业投资资金违规投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为银行理财资金投向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违规提供担保等12项违规 |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合计202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 违规发放土地储备贷款、信贷资金被挪用流入房地产开发公司、个人经营性贷款被挪用于购房等19项违规 |
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没收违法所得27.155092万元,罚款1625万元,罚没合计1652.155092万元 | 上海银行曾向资本金不足、“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以其他贷款科目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贷款业务和流动资金贷款业务严重违反经营规则等23项违规 |
安信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 罚款共计1400万元 | 违规承诺信托财产不受损失或保证最低收益、将部分信托项目的信托财产挪用于非信托目的的用途、推介部分信托计划未充分揭示风险等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 罚款合计910万元。 | 资产收购不审慎、违规收购非金融机构正常资产、通过内部交易掩盖风险 |
平安银行北京分行 | 罚没款合计777.22万元的行政处罚。 | 采取不正当手段发放贷款、个人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二手房按揭首付比例不符合规定等 |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罚款720万元 | 汽车消费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的风险分类不能反应真实风险水平等9项违规 |
华夏银行厦门分行 | 罚款670万元 | 利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虚增存贷款业务规模、代付易结算业务开展不符合监管规定、普惠龙E贷款业务模式不符合监管规定 |
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没收违法所得137701元,处以人民币610万元罚款 | 未将部分银行承担风险的业务纳入统一授信管理、同业投资资金违规用于支付土地出让金、同业投资资金违规用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等13项违规 |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 罚款共计人民币450万元 | 部分同业投资资金违规用于股权投资、违规提供政府性融资、违规投向项目资本金不足的房地产项目等 |
除了浦发银行外,中信银行、上海银行、安信信托也收到了超1000万元的大额罚单。其中,浦发银行和中信银行的单笔罚单超过2000万元,分别为2100万元和2020万元。
前十大罚单的金融机构均涉及多项违法违规事实,比如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因资产收购不审慎、违规收购非金融机构正常资产、通过内部交易掩盖风险被罚款910万元;平安银行北京分行因采取不正当手段发放贷款、个人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二手房按揭首付比例不符合规定等违规被罚款777万元。
涉房类贷款是监管重点
2020年,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银保监系统的工作重点之一是严查违规涉房贷款。不仅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天价罚单,纵观今年以来所有涉房类贷款违规,可以发现监管对于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行为罚得最重。
除了上述十大罚单涉房类贷款违规外,还有至少7家银行因向项目资本金不足的项目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或违规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被处以上百万的罚单。
被处罚机构 | 行政处罚决定 | 涉案原因 |
北京银行北京分行 | 合计39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 违规发放贷款、延缓风险暴露,房地产开发贷款资金回流用于归还股东投入土地款,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 |
深圳农村商业银行 | 罚款260万元 | 贷前调查不尽职导致信贷资金被挪用于缴纳土地出让金、向项目资本金不足的项目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利用本行信贷资金承接理财产品等 |
江西进贤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罚款260万元 | 贷款资金挪用于认购本行股份及不良资产;违规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贷款资金被挪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等 |
杭州银行 | 罚款225万元 | 虚增存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管理不审慎,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购房、向资本金比例不足的房地产项目提供融资等 |
鹿城农商银行 | 罚款180万元 | 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以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向公务员发放个人经营性贷款 |
国家开发银行海南省分行 | 罚款120万元 | 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未审核信贷资金是否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等 |
山东河东农村商业银行 | 罚款110万元 | 重大关联交易事前未提交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审查和董事会批准、利用固定资产贷款科目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通过以贷收贷方式处置不良资产、员工管理不到位等 |
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因涉房类贷款违规开出的罚单共计152张,总计罚款1.3亿元,平均每张罚单罚金为87.8万元,在各项处罚原因中罚金最高。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流动资金贷款一般投放于制造业,房地产一般投放项目贷款或者开发贷,两者不能混淆,银行需要监管和控制贷款用途,一般有贷款用途凭证查验、贷后回访等手段,监测贷款资金支付是否合规。
6月24日,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其中针对银行系统,政策继续明确“房住不炒”的内容,将重点严查将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的违规操作。
“从2019到今年的两会一直在强调的房住不炒政策、银保监会关于房地产金融审慎监管和审慎经营的要求、银行经营风险、遏制房地产泡沫化等十分重视,因此银保监对涉房类贷款违规的处罚非常重”该业内人士表示。
中小机构是“重灾区”
今年以来,银保监系统开出的罚单不仅数量多、金额大,而且开出罚单的频率也在加快,平均每天出手9张。
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银保监系统的监管机构中,陕西银保监局开罚单最勤,截至8月18日共开出168张罚单,罚款金额3229.5万元。
紧随其后的银保监机构是永州银保监分局,开出81张罚单。另外,辽宁银保监局、浙江监管局、呼伦贝尔银保监分局也位列开罚单最勤的五家银保监机构。
陕西银保监局对陕西秦农农村商业银行及其分支行开出62张罚单,共计罚款999万元,涉及违规事项众多,主要包括贷款“三查”不审慎、涉房贷款违规、虚增小微贷款等。
广东某国有银行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中小银行罚单比较多主要原因是风险管理机制有漏洞,发放贷款必须做好很多工作,例如查征信查担保,层层审批,才能有效防范违规贷款。
“合同签订的时候,我们会说清楚,如果银行检测到公司的经营贷款有流向房地产,会在规定时间强制客户还本金,还不上将承担高额的罚息。”该国有银行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