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观察 > 观察

企业和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去产能要以市场化为突破口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许婷  发布时间:2017-03-24

摘要:  去产能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任务中的重要内容。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去产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数据显示,2016年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超额...

  去产能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任务中的重要内容。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去产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数据显示,2016年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安置职工达到72.6万人。

  “今年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同时,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出今年去产能任务目标时还明确,要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有效处置“僵尸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坚决淘汰不达标的落后产能,严控过剩行业新上产能。

  可以看出,2017年去产能不仅延伸到煤电领域,而且更加注重解决去产能的深层次问题以及解决的路径。

  那么,去产能如何实现深化?专家认为,市场化是突破口。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日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年会上指出,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时,需求结构是一种面向低端消费为主、面向出口和投资需求为主的结构。现在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那些低端产品的产能就变成了过剩产能。

  在杨伟民看来,去产能手段要深化,不仅要盯着去产能进行目标管理,更要研究采取什么样的一种市场化手段去实现,“不能只记住目标,而忘记了改革。”

  目前,在去产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转型升级、债务处理等,仅仅依靠政府已无法根本解决,更多地需要探索运用市场化手段来解决。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会员钢铁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是69.6%,2015年高达71.04%;资产负债率超过90%的有11家,负债率80%至90%的达到14家。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刘振江表示,2017年去产能会进一步深化,不仅要完成规定的数量,落实人员安置,而且要拆除设备,对资产作减值处理,对债务进行处理。

  刘振江认为,债务问题不解决,资产减值了,包袱就更重了,再变成历史遗留问题以后就更难办了。从2016年去产能以来,债务处理问题还没有全部破解。

  在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看来,去产能应当更多考虑运用市场化手段,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通过竞争优胜劣汰,把落后产能“挤”出去。

  国信证券日前发布的专题研究报告也指出,去产能过程应该利用市场化出清无效企业竞争,以提高各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中国工业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近日,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指导意见》,明确推动落后产能退出要健全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强化市场竞争机制和倒逼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优化供给结构,促进优胜劣汰,同时要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如何采取市场化手段解决去产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践中,也有成功案例,例如宝钢和武钢实施联合重组,打造钢铁领域世界级的技术创新、产业投资和资本运营平台,是推动钢铁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举措,为推动钢铁行业兼并重组起到破局性的引领作用。中信泰富与青岛特钢重组,构建了全球最大的专业化特钢龙头企业集团,为跨区域、跨所有制企业主动兼并重组发挥了示范作用。

  晋煤集团董事长贺天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通过市场化手段,晋煤集团上市实现突破,拥有了全国第一家煤层气全产业链上市公司,这为产业管理升级、提质增效搭建起了更高的发展平台。

  有专家认为,按照市场化原则引导企业主动压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尽快退出已停产的产能、实施减量化兼并重组、实施转型转产和减量环保搬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国际产能合作转移部分产能。

  而对于债务问题处理,刘振江认为,可以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推进债转股,进行资产证券化和资本运作以及进行股权融资。

  国家发改委近期召开的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工作部际联席会全体会议明确指出,要用市场化、法治化办法做好其他产能过剩行业去产能工作。积极稳妥去杠杆,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促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推进资产证券化,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强化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财务杠杆约束,逐步将企业负债降到合理水平。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中国平安综合金融战略日趋成熟 个人业务成价值增长内生动力

下一篇:微众银行如何做一位“连接者”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