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资讯 > 产经

全国政协委员李琳梅:向大海要水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来源: 天津日报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2-03-10

摘要:  2022全国两会  天津北方网讯:一泓清水,绘就城市发展生态底色。如何在京津冀这块版图上实现人水和谐的秀美图景?全国政协委员、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原所长、教授级高工李琳梅建议,把...

  2022全国两会

  天津北方网讯:一泓清水,绘就城市发展生态底色。如何在京津冀这块版图上实现人水和谐的秀美图景?全国政协委员、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原所长、教授级高工李琳梅建议,把海水淡化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水源,“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态之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是守住了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当前,京津冀地区短缺的水资源,正在成为区域持续发展潜在的‘心腹之患’,已经成为制约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的突出因素。” 李琳梅用数据说话,2020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总量185.4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总量的5.9%,“近年来,南水北调缓解了京津冀地区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的压力,但随着京津冀协同战略的深入推进,现有水资源仍不能满足三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水资源缺口依然存在。”

  常年从事海水淡化工作的李琳梅提出,解决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向大海要水将是一个重要选择。她说,海水中的淡水就是人类的水源,有了海水淡化技术,守着大海就不会没水喝。此外,与长距离调水相比,海水淡化具有占地少、投资小、水质好、水量稳、便于分步实施和不受气候影响等优势,是南水北调的有益补充。

  李琳梅建议,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地水资源的统筹纳入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体系,优化配置地表水、地下水、引调水、海水淡化水、再生水等各类水源。将海水淡化水作为京津冀地区的主要增量水源,提高其在区域水资源供给中的配置比例,并作为重要的战略安全保障。进一步加大机制政策创新,通过沿海新增高耗水企业必须使用海水淡化水、加大工业“点对点”供水力度、实施产水补贴等措施,探索水资源价格统筹机制。

  “海水淡化水主要供给京津冀沿海一线的工业、市政用水,可以减少输水成本与工业用水的二次水处理成本,把有限的用水指标用于区域发展的新增用水需求。加快区域内大规模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建设,开展自主首台(套)大型海水淡化装备的应用示范。”李琳梅认为,应依托天津市、河北省渤海湾沿岸大规模海水淡化工程,开展浓盐水排海试验研究,出台明确的浓盐水排海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海水淡化工程浓盐水直接排海,打通政策堵点。整合优势资源,开展协同攻关,加快建设国家级海水淡化科技创新及产业基地,重点突破海水淡化“卡脖子”技术,突破大型海水淡化装备制造技术瓶颈。(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全国人大代表周潮洪:完善京津冀水资源协同保护机制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