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盲盒式找工作 看上去很美 实则风险不小
来源:大众网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2-03-11
从早期的潮玩盲盒、零食盲盒,到宠物盲盒、脱单盲盒,借助“万物皆可盲盒”的鼓吹,盲盒文化也变得越来越“疯狂”。近日,在部分招聘网站上,有些公司推出了“盲盒岗位”,声称可以帮助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岗位的求职者,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找工作=开盲盒?
日前,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传了一张照片,照片显示某公司招聘“盲盒岗位”,图片显示,这一岗位发布于2月15日,是为想要加入该公司但却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岗位的求职者打造的,还会提供“HR匹配”“全局视野”和“多次复活”等功能。根据图片中的文字描述,该公司HR会帮助求职者选择合适的岗位,替求职者发掘潜在未开放的机会。在求职者的意向岗位招满时,优先调剂至其他在招岗位。
对此,不少网友认为这是一个营销噱头,但也有部分网友表示对于还没想清楚职业规划的应届生来说,盲盒岗位提供了一个选择机会,“如果最终岗位不合适,不去就好了。”3月8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登录多个招聘网站查看这家公司的岗位信息,已查找不到盲盒岗位的相关信息。不过,记者在某招聘网站以“盲盒”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后,一家广东的法律咨询公司仍在发布盲盒岗位的招聘信息。
该公司的相关简介写道:公司主要从事交通事故、工伤法律咨询业务,帮助伤者处理后续赔偿,下辖3家合作律师事务所。此外,该公司在盲盒岗位的职位描述中称:该岗位主要针对想找工作,却不知自己更适合什么岗位的求职者,HR会替你选择相对适合的岗位,帮你发掘潜在未开放的机会,只要你愿意努力工作,愿意学习新东西,学历有初中毕业以上,都可尝试。这样一家法律咨询公司所发布的盲盒岗位是否靠谱呢?记者以求职者的身份咨询了该公司的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并公司并没有盲盒岗位地招聘,相关的招聘信息也不清楚是哪里发布的。盲盒岗位的应聘风险可见一斑。
野蛮生长的盲盒热潮
近年来盲盒愈发的火热,不少大厂、品牌都入局盲盒行业。盲盒的火热,也让不少其他行业的开始注意盲盒这种形式,越来越多的盲盒出现。像是所谓的“脱单盲盒”,“宠物盲盒”,“万物皆可盲盒”的局面愈发明显,在这背后有关盲盒形式越来越没有底线的讨论也开始增多。
2021年5月,有网友反映,四川成都一快递点出现“宠物盲盒”。志愿者到场拦截时,看到不少动物奄奄一息,或已死亡被丢弃。同年6月,公益组织北京市昌平区多元智能环境研究所向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2021年下半年,“脱单盲盒”也开始风靡各大社交平台——单身男女将含有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放入盒子或瓶子中 ,然后盒子再被以盲盒的形式出售,售价从1元到上百元不等,以达到盲盒交友的目的。从线上电商到路边摊再到实体店,各种业态,都开始尝试这一盲盒模式。
盲盒岗位看似很美,实则风险不小
通常来说,企业招聘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企业和求职者通过岗位去匹配。假如企业正好缺某个岗位,而求职者又刚好有这个能力,然后去笔试面试,双方交流之后都认可对方,那么求职者即可顺利入职。但从目前相关单位发布的招聘信息来看,盲盒岗位看似是一个灵活多变,充满想象的岗位,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盲盒岗位的招聘信息发布时间,绝大多数都是从今年2月下旬开始的,也就是说,这些发布盲盒岗位的用人单位很可能是跟风模仿,作为一种营销噱头,也可能是暗藏着某种目的。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就业促进法规定,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遵循合法、诚实信用、公平、公开的原则。”济南德义法律服务所主任魏贤尧律师表示,用人单位通过职业中介机构招用人员,应当如实向职业中介机构提供岗位需求信息等,而在盲盒招聘中,因为处于盲盒状态,所以用人单位很大概率不会明确告知劳动者有关工作及岗位的情况,也不会向招聘平台提供具体的岗位信息等,这就存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其次,正常面试应聘流程下完成的招聘,要想辞退员工,要有合适的理由,还要考虑赔偿。但是盲盒岗位招来的员工,又调换多个岗位后,可能用人单位用一句不能胜任相关工作,就可以将应聘人员强行辞退,盲盒岗位看似很美,实则风险不小。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全国碳市场建设迎来利好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