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业纾困解难 助经济稳步发展
来源:亳州晚报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2-06-02
营商环境就是发展软实力。
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围绕全市重点工作,聚焦市场主体“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四送一服”工作,积极主动为市场主体排忧解难,着力营造审批少、手续简、成本低、服务优、办事畅、效率高的优质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纾困解难,助企业安心发展
“按照污水日处理量500立方米计算,在降低入网标准之后,我们公司每年大概能够节省80余万元的污水处理费用!”近日,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负责人激动地说。
由于历史原因,我市现有药业企业污水排放的标准过高,增加了药企的治污成本。为助力药业企业降本增效,增强企业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市生态环境局主动作为,经过长期调研,组织专家论证,通过降低现有药企污水排放标准,可以减轻治污压力,降低企业的治污投入;同时也有利于污水处理厂实现提浓增效,发挥城市配套基础设施作用,实现集中治污。
市生态环境局积极与市国祯污水处理厂沟通研究,通过多次促进污水处理厂与药企磋商协调,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根据协议,中药企业的废水排放标准,从执行行业标准的COD100mg/L、氨氮15mg/L,放宽到COD300mg/L、氨氮25mg/L.由于排放标准的降低,首批试点13家企业经测算每年将节省1500万元的治污资金,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下一步,我们将根据试点情况,全面推行污水排放的新标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以务实姿态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将“六稳六保”工作贯穿于审批、执法全过程,组织人员深入到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提供精准环保服务,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主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推行正面清单制度。市生态环境局实行正面清单管理制度,对纳入《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正面清单》管理企业环境守法情况及时进行梳理,清单中出现环境违法的企业及时移出,清单外符合正面清单管理的企业及时纳入,目前正面清单内企业已增加到102家。对清单内企业减少检查频次或强化非现场监管,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污染源在线监控、视频监控等多种非现场监管手段,推进自动监测数据在执法监管中应用。
实施首违免罚。依据安徽省《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第一批)》和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对轻微环境违法违规企业给予免罚,办理了首违免罚全省第一案,去年我市共对10家以上企业实施了首违免罚,体现环保执法的力度和温度。
开展信用修复。2021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主动担当作为,到被罚企业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信用修复”专项帮扶活动,帮助23家被罚企业修复了信用,进一步激发了失信主体的守信意愿,释放了市场主体活力,此举被省政府网站、《安徽日报》报道。
行政审批全程网办,环评与排污许可并联审批。市生态环境局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全部实行网上受理,网上审批,审批结果网上公示,快递邮寄,对资料不全的进行一次性补正告知,让数字跑路取代办事人员跑路,使行政审批更加快捷方便,降低了成本,增加了行政审批服务的透明度。
贴心服务,当好企业“店小二”
“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帮助我们解决了难题,提出了精细化管理办法,服务很好。”日前,安徽荣龙管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满眼感激地说。
环境执法队在日常检查中发现,安徽荣龙管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存在大气环境违法问题,要求企业停产整改。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刘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党员干部到该企业帮扶指导。
帮扶人员现场提出整改方案,指导企业对管坯挤出工序配套的挥发性有机废气收集处理设施引风机增加风量,达到了有效收集处理效果;指导企业在生产中加强精细化管理,在投料工序生产过程中采取集中收集处理、密闭、清扫等措施,严格控制、减少粉尘的排放。通过帮扶走访,安徽荣龙管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难题得到解决,环境问题很快整改完成,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这是市生态环境局贴心服务企业的一个缩影。
为了当好企业“店小二”,市生态环境局成立了16个科室为成员的“四送一服”办公室,明确包保机制,开展政策宣讲,进行全覆盖走访,积极帮扶指导,助力企业稳定发展。
积极帮扶指导。市生态环境局制定了《中药饮片企业大气污染防治监管手册》,并对全市200多名环保网格员和环境执法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重点督促指导中药材加工企业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到企业集中授课,对存在环境问题的企业提出整改意见,限定整改时限,跟踪指导环境问题整改,并定期开展“回头看”,使企业大大提升了环境管理水平和治污能力,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
强化规范管理。市生态环境局多次聘请国家环科院专家现场为违法企业环保设施提升改造把脉问诊,列出问题清单,提出整改方案,让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增强了企业精细化环境管理意识,激发了企业治污内生动力,健全了企业环境管理制度,确保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压缩办事时限,提高工作效率。日前,在全市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审批时限由法定的60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工作日、报告表由30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的基础上,按照市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办公室《关于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升的通知》,市生态环境局进一步优化了审批流程,将报告书、报告表审批时限在原承诺时限基础上再减少1/5,分别压缩至24、12个工作日。
推行告知承诺制审批。对属于《安徽省建设项目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内的项目,或在开发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中提出“四个清单”区域内,“带标出让”地块的建设项目,以及“零土地”“零新增”的扩建、改建、单纯购置等技术改造的建设项目,采用告知承诺制方式审批环评文件。项目环评创新审批形式,打捆开展环评审批。在开发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提出的“四个清单”区域内,对选址集中、产业布局符合园区主导产业、建设方案明确的同类型小微企业,支持合并开展打捆环评,明确责任主体后,可以多个项目编制1份环评文件。
贴心的政务服务,赢得了企业的广泛赞誉。市生态环境局“四送一服”工作,获得2021年度全市优秀等次。 (孙凌汝平文/图)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下一篇:为商贸流通服务业解资金难题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