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资讯 > 国内

北京工业大学:用“有组织的科研”解决高水平成果瓶颈难题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2-07-06

摘要:  北京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北工大”)将于7月8日召开全校科技工作大会。近年来,该校科技工作者将“国家所需、北京所需”作为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在“十三五”期间,北工大获国家科技奖10项,人均SCI论文...

  北京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北工大”)将于7月8日召开全校科技工作大会。近年来,该校科技工作者将“国家所需、北京所需”作为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在“十三五”期间,北工大获国家科技奖10项,人均SCI论文数量在地方高校中位列前茅。

  北工大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取得成果的同时,该校存在部分科研成果缺少实践应用价值、“只开花难结果”,个别教师做科研凭兴趣看喜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等问题,导致该校科技工作高水平成果整体不足。为解决这些问题,北工大强调“有组织的科研”,以高层次科技人才和高水平科研团队作为引领。近年来,“有组织的科研”已在多个学科取得一系列成果。

  高水平成果集中涌现

  北工大信息学部乔俊飞教授团队面向城镇水污染治理重大国家需求,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智能特征检测、智能自组织控制、全流程协同优化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一等奖等多项高级别奖项。目前,使用该项目技术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近400万吨/天,近三年累计新增销售收入约6.6亿元、累计新增利润近1.4亿元,节约运行费用约1.1亿元,降低污染物COD排放约40万吨/年。

  北工大材料与制造学部陈树君教授独立开发完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变极性等离子弧焊接成套装备与工艺技术,为国家航天、船舶等领域提供了多项技术服务。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当中,北工大发挥“主场优势”,组织科研团队瞄准赛会准备和赛事保障进行科技攻关。竞速型人工赛道制冰系统节能技术、智能冰壶瞄准偏差预测及运动轨迹自动显示系统、精细爆破成型优化技术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呈现“雪如意”造型提供了技术支撑,“冬奥赛区客流自适应信息服务技术及系统”大幅提高了观众和工作人员的进出场效率。

  打造首都战略科技高地

  2022年3月18日,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刊发了以北工大材料与制造学部王立华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张寅为共同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是北工大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标志着在晶界滑动塑性的原子机制研究方面,北工大做出了世界一流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工大环境与生命学部彭永臻教授团队针对污水脱氮除磷处理的重大需求,不断突破关键技术,建成世界最大规模污水处理厂侧流厌氧氨氧化脱氮工程以及国内外最大规模的五座热水解污泥消化液工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校长聂祚仁教授担任科技部专家组组长,编制《中国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指导编制《北京市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为中国在全球率先实现“双碳”目标、北京在全国率先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城市建设学部杜修力教授团队在重大基础设施抗震设计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直接应用于中信集团总部大楼——中信大厦,使其成为世界上按照8度抗震烈度设计的最高建筑和世界10座最高建筑之一。

  分类评价助力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

  北工大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以往对高校教师评价时存在“五唯”的惯性思维,一些教师甘坐“冷板凳”“埋头”搞科研的动力不足、热情不够。为此,北工大从体制机制等要素入手,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思路,探索教师“分类评价”制度。

  2021年,北工大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面向科研人员开设“揭榜挂帅”绿色通道,只要科研接地气、见成效,论文不够同样能被评为教授、副教授。

  北工大积极扩大选才范围,让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进入学校。2011年以来,北工大与北京海外学人中心联合引进人才167名,占北京市自主认定项目人才总量的10%。

  得益于该校的分类评价制度和人才选拔力度,青年教师张伟荣入职即被聘为副教授,一年后破格晋升为教授。张伟荣本科、硕士研究生均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后赴日本东京大学取得工学博士学位并留在日本工作。她长期从事建筑能耗模拟方法开发、建筑系统节能、绿色建筑、智能末端调控等课题研究,2012年获得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的资格认定,后来相继获得日本暖通空调学会的最高学术荣誉论文奖和功绩奖。2018年,得知北工大为她这样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专门开辟了引才“绿色通道”,在日本已经10年的张伟荣选择回国。

  入职北工大后,张伟荣直接入选北京市级青年人才计划,享受特殊的支持政策以及配套的公共服务。两年多来,张伟荣先后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主持了2项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参与了大兴国际机场能源环境咨询等重大项目。

  近年来,北工大通过实施优秀人才、卓越人才、领军人才、战略科学家四级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自主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现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领军人才29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卓越人才2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2人,“北京市人才引进支持计划”入选者167人。

  北工大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校将把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努力方向,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在学校全局建设中的核心地位,通过有组织的科研工作着力打造北京重要战略科技力量,为北京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战略人才高地作出应有贡献。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聚焦七方面精准发力为项目前期工作“破难除障”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