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资讯 > 国内

让“充电焦虑”逐步变为“充电自由”

来源: 证券日报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3-06-07

摘要:  充电桩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产业,不仅关乎百姓的出行,更是关乎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如何缓解车主们的“充电焦虑”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  “充电焦虑”从何而来?这里面既有公共充电桩数量不足、分...

  充电桩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产业,不仅关乎百姓的出行,更是关乎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如何缓解车主们的“充电焦虑”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

  “充电焦虑”从何而来?这里面既有公共充电桩数量不足、分布不均、充电速度慢、管理混乱等表层原因,也有充电桩建设成本较高而投资回报期长、信息化程度低且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充电设施建设运维相关管理条例不完善等深层次原因。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给充电桩发展带来助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今年5月份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其中“充电桩先行”成为最大的亮点。各省市也因地制宜支持充电桩发展,上海率先推出大额补贴,广东明确提出2025年建成公共充电桩25万个以上,山西就充电桩建设行政审批做出简化要求。国家顶层设计出台,地方措施跟进,充电桩产业迎来发展窗口期。

  在笔者看来,有效推进“充电桩”建设,还需要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一是,完善相关细则。一个小小的充电桩建设,需要满足地、电、车、桩四要素,涉及车主、车企、充电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等多个主体。各级政府需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明晰建设安装流程、各方监管职责、安全责任归属等细则。

  二是,加速硬件发展。目前充电桩行业正向“高压化”迈进,行业企业需积极推进技术创新,突破相关瓶颈,努力发展硬件水平。目前已有头部企业实现5分钟至15分钟充电80%的超充技术,未来“储充”“光储充”等技术的发展将为车主提供更多新的解决方案。

  三是,加快信息化步伐。随着我国充电桩数量快速增长,互联统一的信息化管理迫在眉睫,需加强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为车主提供智能化服务,为充电桩的全生命周期提供运维管理,为充电桩在各区域之间、在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提供大数据支持。

  总而言之,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为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相信在政策引导、各方共同努力下,新能源充电桩行业将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的“充电自由”将照进现实。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中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群累产原油破1000万吨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