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资讯 > 国内

“618”消费“吐槽”火力集中网购和演出票务等

来源:经济参考网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3-06-28

摘要:  今年“618”消费维权的负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网络购物、演出票务、权益规则等方面。这是中消协6月27日发布的“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的。  中消协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6月1日—6月20日...

  今年“618”消费维权的负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网络购物、演出票务、权益规则等方面。这是中消协6月27日发布的“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的。

  中消协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6月1日—6月20日期间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监测期内,共监测到“吐槽类”消费维权信息13698298条,占消费维权信息总量的13.88%。

  中消协表示,从整个消费舆论场“吐槽”数据来看,今年“618”消费舆情的互动场域并没有完全指向电商平台的集中促销活动。除了网购,还集中指向商演以及涉及经营主体制定的消费规则与消费权益和消费体验的博弈。

  6月以来多地举办演唱会,“抢票”“退票”“黄牛”等词语频繁出现在网络舆情的吐槽声中,人们对于相关票务平台的退票问题质疑不断。主办方、经纪公司、票务平台、消费者等多方之间的矛盾难以厘清。监测期内,共收集有关“演出票务”类负面信息1097844条,负面信息呈集中趋势。

  “权益规则”类负面信息关注焦点,则主要在航空公司积分被清零、使用团购券被区别对待等事件。

  中消协表示,监测表明,消费回暖态势明显,但相关经营主体在“促消费、提信心”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短板。

  对此,中消协建议相关主体从线上舆情与线下“实情”的充分互动中精准锁定痛点、合力打通堵点。其中,要持续强化对电商营销促销活动中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管控。同时,不断丰富创新平台治理的“他律”手段,推动促销规则的事前干预与事中审查,不断提升消费者救济方式的便捷性、低成本和补偿力度。

  同时,呼吁监管部门不仅要抓好“事后监管”,还要抓好“事前规范”,完善演出市场从业人员准入机制、评价体系,区分侵权性质与具体情节,既要用好消费投诉公示“红黑榜”的劝喻提醒功能,又要敢于启动严重违法违规“一次性死亡”的处罚惩戒机制;呼吁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强演出票务运行、票源流向的监督管理,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演出票务监管服务平台,实时监测演出票源及流向,推动票仓公开透明,促进演出票务公平交易。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黄山对话会:共商数字技术赋能名录遗产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