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扩大就业硬仗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许婷 发布时间:2017-04-12
近年来,我国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然而今年的就业形势仍然错综复杂,一是总量压力依然很大;二是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面对今年就业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文件陆续出台,围绕高校毕业生就业、去产能职工安置、新的就业形态等重点,上下联动、精准发力,确保全年就业目标实现。
高校毕业生就业、去产能职工安置、就业扶贫……就业问题已成为时下亟待解决的重要民生问题之一。
就业是13亿多人口最大的民生。“只有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个人和家庭才会有收入,社会的财富才能不断增长。中国正进入就业高峰期,但只要攀过就业这座高峰,就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4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必须坚决打好稳定和扩大就业的硬仗。
专家表示,坚持就业优先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需要。
就业任务依然繁重
近年来,我国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连续4年都实现了13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也都维持在低位运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比去年多100万人,这也是4年来就业目标的首次上调,就业任务艰巨。
“今年的就业形势仍然错综复杂,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总量压力依然很大;二是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
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近期撰文表示,今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79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有500多万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超过40万人,还要考虑去产能行业职工安置和新增农民工就业问题,就业压力不容忽视。
上下联动精准发力
面对今年就业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3月份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围绕高校毕业生就业、去产能职工安置、新的就业形态等重点,上下联动、精准发力,全力打好扩大就业的硬仗。
3月18日至5月18日,人社部开展“第四届部分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推进招聘服务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开展线上线下精准对接。目前已有140家省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参加,预计将有10万家以上用人单位参加,提供不少于130万个岗位信息。4月至5月,人社部联合58同城、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东方慧博等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在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5省开展联合招聘行动,缓解东北等困难地区就业压力,帮助去产能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就业创业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福建加快推进“互联网+就业创业”,运用互联网公司研发的产品如人脸识别、电子支付等,开展大数据分析应用,提供精准就业服务。安徽建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园等257家,认定创业大学、创业学院30所,近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带动3.7万农户创业。西安市启动以“就业在古城、创业大西安”为主题的2017年就业创业“九个一”系列活动。
政策组合拳频频升级加码
“各部门要把就业当作头等大事,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不仅要落实好已有政策,还要全力支持推出的新措施。”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
3月份以来,人社部等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而且不断升级加码。人社部印发《关于学习贯彻“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的通知》,除此之外,人社部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2017年就业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完善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妥做好去产能职工安置工作等10项就业重点工作。人社部、国家发改委等5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17年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中职工安置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拓宽职工安置渠道,保障职工权益。
国务院近期还准备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支持新就业形态的发展等6个方面的新政策。人社保副部长张义珍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这一轮新政策是一个升级版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此外,各地也积极配套出台相应的落实措施。安徽省发布通知,推动实施2017年就业等33项民生工程。河北省、黑龙江省制定出台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四川省出台扩大公开招聘自主权、扩大岗位管理自主权等10条措施,促进人才松绑。
“今年还会有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文件出台,政策将会更到位,促就业成效也会进一步显现。”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丽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我们将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开辟拉动新的就业增长空间。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让每一个有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在年底前实现基本就业。保障困难群体就业,使每个转岗职工转岗不下岗,确保每个零就业家庭都有一个人实现稳定就业。”尹蔚民强调,“相信通过以上措施,我们今年完全可以完成1100万人以上的就业目标。”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