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要闻 > 要闻

净息差持续收窄 银行业如何探索“第二增长曲线”?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4-04-02

摘要:  增利不增收、息差持续收窄……2023年,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面临着多重压力与挑战。  受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存款定期化以及银行让利实体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自2019年以来,商业银行净息差整体呈现下行趋势...

  增利不增收、息差持续收窄……2023年,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面临着多重压力与挑战。

  受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存款定期化以及银行让利实体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自2019年以来,商业银行净息差整体呈现下行趋势。

  在近日上市银行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上,多家银行针对2023年净息差的进一步收窄作出了回应。展望接下来的息差走势,不少高管也坦言,2024年净息差仍将继续承受一定压力。

  在利息净收入下滑、营收增长乏力等挑战下,银行应如何打破增利不增收的困局,探索“第二增长曲线”?不少上市银行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题思路”。

  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

  2023年,银行业整体面临息差收窄压力。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69%,首次低于1.70%,较2023年前三季度下降0.04个百分点。

  在近期发布的银行年报中,也进一步印证了净息差持续收窄的趋势。

  2023年,6家国有大行净息差均较去年有所下行。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净息差下行幅度均超过30个基点;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净息差同比分别下降16个基点、20个基点;邮储银行净息差为2.01%,尽管在六大行中处于较高水平,但降幅依旧高达19个基点。

  从股份制银行来看,虽然净息差水平普遍高于国有大行,但多数股份制银行仍然受到息差收窄的困扰。

  其中,平安银行2023年净息差为2.38%,较2022年下降37个基点;招商银行去年净利息收益率为2.15%,同比下降25个基点;中信银行2023年净息差为1.78%,较上年下降19个基点。

  对于净利息收益率持续下降的原因,多家银行在年报中表示,主要是受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持续下调、个人住房贷款等存量资产持续重定价以及新发放贷款利率下行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存贷款利率都在下行区间,其中,存款利率下行滞后,主要是银行出于客户留存、稳定负债等考量,再加上存款定期化趋势,使得银行普遍净息差收窄,这是共性原因。”苏商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杜娟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也有部分银行因为高定价资产风险抬高转而加大低风险资产配置,导致整体资产收益率下降,这是个性原因。”

  “收益率相对较高的信用卡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增长乏力。同时,企业结算资金等低成本的对公活期存款增长受限,储蓄存款的财富属性加强,存款活期占比下降,负债成本率有所上升。”对于净息差的下行,招商银行在年报中解释称。

  非息收入难挑业绩重担

  除了净息差收窄,非利息收入的下降也是银行“增利不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银行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2023年度,在净息差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的同时,多家上市银行尤其股份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也乏善可陈。

  2023年全年,招商银行非利息净收入1244.54亿元,同比减少20.94亿元,降幅1.65%;平安银行非利息收入为467.08亿元,同比下降6.1%;兴业银行非利息净收入为643.28亿元,同比下降16.57%。

  “这主要受银行减费让利、权益市场波动、银保渠道‘报行合一’等影响。”杜娟在受访时表示。

  《金融时报》记者梳理银行年报数据时发现,2023年,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下降,或是银行非利息收入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3年,银行理财持续遭受规模缩水的“阵痛”。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显示,截至2023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6.80万亿元,虽然较2023年初已有较大回升,但仍未恢复到2022年水平。

  年报数据显示,邮储银行去年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28.21亿元,同比减少47.85亿元,下降62.91%。对此,该行解释称,主要是受上年净值型产品转型一次性因素以及理财产品规模下降影响。

  此外,具有“零售之王”之称的招商银行2023年大财富管理收入452.68亿元,同比下降7.9%。其中,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84.66亿元,同比下降7.89%;资产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14.74亿元,同比下降7.89%。

  与此同时,在银行积极响应“减费让利”政策的背景下,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降也拖累了非利息收入的占比。

  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招行银行卡手续费收入195.25亿元,同比下降8.76%;光大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36.98亿元,同比减少30.46亿元,下降11.39%。“主要是银行卡服务手续费收入同比减少18.52亿元,下降14.17%。”光大银行年报显示。

  银行业亟待探寻业务增量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在息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下,银行业对于2024年息差走势的展望成了市场关心的重点话题。

  “2024年,在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情况下,银行净息差可能还会下降,但降幅或较2023年缩小。大型商业银行往往承担着更多社会责任,因此,息差缩窄压力或更大。”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受访时表示。

  对此,多家银行高管也在业绩发布会上作出了回应。

  “短期看,银行业息差仍然面临一定压力。”在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刘建军看来,“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监管政策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了有利环境,预计银行业的息差将保持在合理区间。”

  “预计2024年整个行业的息差仍在下降通道。”兴业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林舒在该行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根据测算,到2024年底,预计兴业银行息差保持在1.8%以上。”

  在净息差收窄趋势不改、非息收入下滑的背景下,如何维持经营业绩增长、探索业务增量,成为了当前各家上市银行亟待破解的难题。

  “一方面,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恢复向好,商业银行应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尤其是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重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挖掘新的增长点,通过‘以量补价’的方式提升净利息收入;另一方面,要致力于提升核心存款的吸收能力,通过产品、服务等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客户忠诚度,进而持续降低负债成本。”董希淼建议。

  “一方面,要夯实负债基础,在息差持续收窄环境下,能够更稳定地获取低息负债,如对公结算存款、理财沉淀存款等,对银行调节息差、稳定营收有重要作用。”杜娟在受访时表示,“另一方面,也要扩展多元营收来源,如金融市场业务、轻资产业务等都有继续提升的潜力。”

  杜娟认为,在低息差环境下,重视风险管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也尤为重要。“如果资产质量恶化,即使是高息差也会被侵蚀。在低息差环境下,更要压低风险成本,保障利润空间。”她表示。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六大行加速数字化转型 打造新业务增长点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