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金融运行平稳 服务需求得到满足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7-04-27
记者日前从人行杭州中心支行召开的一季度浙江省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浙江省金融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着力加大融资总量保障力度,合理统筹融资结构,不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积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体经济发展,为浙江省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
据了解,今年以来,浙江省贷款实际增长较快,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进一步增强。一季度,本外币贷款累计增加2443.9亿元,余额同比增长5.9%,若还原地方政府债置换、不良贷款处置和资产证券化三项因素,贷款实际增长12.5%。特别是今年以来,金融机构按照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要求,主动调整广义信贷结构,腾出作为“蓄水池”的票据融资规模空间,用于发放传统贷款,贷款增量“水分”缩减,理财及同业投资规模也有所下降,减少了流向限制性行业的资金供给,腾出规模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运用“脱虚向实”。
信贷投放结构优化,积极支持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一是积极支持制造业和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一季度,全省制造业贷款增加100.4亿元,同比多增139.7亿元,初步扭转了近5年来同期制造业贷款持续少增的局面;小微企业贷款增加320.6亿元,同比多增55.5亿元,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较好增长态势。二是大力支持新兴领域产业发展。一季度,全省金融机构精准对接浙江省“七大产业”等新兴经济领域,全省重点发展的七大万亿产业贷款余额7100亿元,同比增长21.1%,增幅高于全部贷款15.2个百分点,其中节能环保、信息经济、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8%、27.6%、14%和8.5%。三是继续支持“拆治归”转型组合拳政策发挥作用。在年初省内基础设施项目集中开工的背景下,全省金融机构继续积极支持“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重点建设项目。一季度,全省与政府性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领域的贷款合计新增1519.8亿元,同比多增283.1亿元。
企业融资成本持续下行。一季度,全省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74%,同比下降0.23个百分点;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5.23%,同比下降0.18个百分点,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息支出同比下降6.2%,连续25个月同比下降。
湖南
记者刘新光 通讯员李杜
本报讯 记者刘新光 通讯员李杜报道 今年一季度,湖南省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普遍回升向好。全省GDP7051亿元,同比增长7.4%,同比加快0.1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6.6%和8.8%,第一、第三产业分别同比回落0.3个、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速同比加快1.2个百分点。具体来看,工业经济稳中有升,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3%,同比加快1.1个百分点。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50亿元,增长12.3%,同比回落2.2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2206亿元,增长6.6%,同比加快1.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525亿元,增长4.5%,同比加快1.6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1117亿元,增长23.1%,同比加快4.1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3亿元,增长11.4%,同比加快0.2个百分点。开放型经济来势较好,全省完成进出口总额420亿元,增长52.5%,不但扭转了上年持续负增长的局面,而且出现了爆发式增长。财政金融运行平稳,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0亿元,增长12.5%,同比加快8.4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87亿元,增长19.7%,同比加快1.2个百分点。
从一季度情况看,湖南省商品房去库存效果明显,但结构性库存压力仍然突出。至2月末,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积277.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8%,已连续8个月同比下降,商品房去库存化效果明显。与此同时,省内商品房结构性库存压力仍然突出。省会长沙商品房销售市场依然旺盛,中心城区去化周期由2015年底的12个月缩短至2月末的7.2个月,其中住宅供应更是降至2.9个月,住宅市场由去库存转为补库存。2017年2月末,湖南省已开工未办理预售许可的在建商品房规模为0.58亿平方米,已拿地未开工商品房待建规模1.60亿平方米,两项合计潜在的供应达到2.18亿平方米,可供销售3到4年,商品房去库存压力仍然较大。
在国家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湖南省一季度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存贷款增速下降明显。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4449亿元,新增存款2452亿元,同比少增458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同比下降4.8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29210亿元,新增贷款1678亿元,同比仅多增2.1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同比下降5.5个百分点。
云南
记者苏丽霞
本报讯 记者苏丽霞报道 今年一季度,云南省宏观经济总体向好,景气指数继续回升。日前,人行昆明中心支行发布的2017年一季度云南省金融运行情况显示,一季度全省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并呈现存款大幅多增,贷款增长平稳,金融服务惠民生、补短板成效突出等特征。
截至一季度末,云南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9131.98亿元,同比增长14.48%,增速分别较上年同期和上年末提高4.63个和3.7个百分点。贷款方面,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4205.46亿元,同比增长10.78%,增速比上年末加快0.2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本外币贷款714.08亿元,同比多增106.41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6171.77亿元,同比增长16.3%,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5.52个百分点,余额占比达66.8%,同比提高3.15个百分点,比年初新增721.83亿元,超过全部各项贷款增量,贷款中长期化特征明显。
一季度,全省金融支持薄弱环节力度加大,惠民生、补短板成效突出。一是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保持高速增长。截至一季度末,云南省小微企业本外币贷款(含贴现)余额为4244.5亿元,同比增长18.45%,高出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增速7.67个百分点,较年初新增247.3亿元;二是金融服务“三农”进一步强化。截至3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8183.41亿元,比年初增加316.75亿元,同比增幅达12.05%,高出同期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增幅1.27个百分点。
据人行昆明中心支行对全省119家银行机构和182户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29.83%,环比提高5.04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1.03个百分点;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27.7%,环比提高3.0个百分点,同比提高8.1个百分点。
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连续三个季度环比回升,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连续6个季度环比回升,且回升幅度明显加快。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由降转升,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是此次银行家和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的信心有了实质性改善,对宏观经济形势预期向好的主因。
在货币政策执行方面,一季度,人行昆明中心支行在全省开展的优化运用扶贫再贷款发放贷款定价机制试点工作上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截至3月末,试点金融机构累计借用扶贫再贷款25.82亿元,受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计72730人;40个试点县扶贫再贷款余额48.29亿元,占全省扶贫再贷款余额的75.64%,较上年末提高6.98个百分点。
在扩大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方面,截至3月末,国开行云南省分行、农发行云南省分行及进出口银行云南省分行运用抵押补充贷款资金发放特定贷款余额960.97亿元,根据“保本微利”原则,贷款利率均未超过4.345%,为云南省棚户区改造、农村公路建设等相关产业提供了低成本资金支持。
成都
记者吴迪 刘伟兵 通讯员叶兵
本报讯 记者吴迪 刘伟兵 通讯员叶兵报道 今年一季度,成都市金融运行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各项存款增速放缓,各项贷款稳步增长,相关领域金融服务需求得到了较好满足。截至3月末,成都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35001.73亿元,同比增长9.9%,较年初增长5.6%。成都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26984.97亿元,同比增加3207.44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成都辖内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298.70亿元,较上月增加127.81亿元,较年初增加1073.63亿元。
成都金融机构认真贯彻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157”战略,准确把握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内涵和成都改革发展实际,加大对全市重点领域、重要项目以及社会民生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和区域金融改革。2017年以来,成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以色列、埃及等新兴贸易伙伴贸易额成倍增长。
成都金融机构以“万家千亿”中小微企业融资培育计划、科技金融结合、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为载体,做好金融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滴灌”。截至3月末,成都市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达4379.45亿元,同比增长20.1%,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贷款速度高于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速6.6个百分点,以成都市获批全国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以建设农村金融公共服务体系为主线,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全市涉农贷款余额达5538亿元,同比增加304亿元,同比增长5.69%。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助推借款人降低融资成本。3月末,金融机构各类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28%,较1月末下降7个基点,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23个基点,比大中型企业多降18个基点,货币政策导向作用有效体现。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